读书心得是一种表达对书籍的尊重和感激的方式,也是对自己阅读成果的一种记录和回顾。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前些日子读完了这本书,还是像前面说的那样,读完之后印象不是很深刻,只记住一些对我来说有些感触的地方。
一、不要强迫孩子,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像大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悲喜,所以有时不要按照大人的意志强迫孩子,这点主要针对那些不爱吃饭的孩子,他不吃可能是不饿也可能是食欲不振,这顿不吃下顿饿了自然是吃了,有时我就爱罚他吃饭,不吃时硬逼着吃,主要针对的是我的孩子,但是自从看完之后我不在强迫了。饿了就吃,不饿就不吃,反正是饿不死呀。
二、顺孩子的天性。首先认清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天性自觉的去培养,而不是硬逼迫孩子做些不想做的事情,孩子不是科学家的料,咱们即使拿菜刀非的让他成为那样的人结果只是两败俱伤。现在的孩子对父母多少有些不满,甚至出现很多杀父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没照顾孩子的感受,没关注孩子的真正需求,只是等到不可遏制时,对孩子拳脚相向,大声呵斥,这令矛盾更加激化了,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转化只是咱们还没找到真正的方法,没摸清孩子的软肋,每个孩子都有其各自的发展轨道,只要让孩子走向正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咱们大人的真善美,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也不会走向歪道德。
在家庭教育中,我比较重视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我认为也不可能犯多大的错误,有了错误我让他自己总结这件事情的坏处和影响,他有时表达的不够完整我再加以深化,时间长了,有必要的时候就进行而不是大声的呵斥,就如昨晚孩子要看动画片,不到9点我困了,他还很有兴趣,我喊了几声,他没反应,我知道肯定入迷了,所以就没再叫,我迷迷糊糊睡着了,他很自觉地关好电视和电灯(开关够不到,他就踩在凳子上)很自觉地睡觉了,这前后也就10分钟左右,如果说我要硬喊他或是强迫时,肯定会闹得不愉快。可能在这种教育下,孩子有个个性,不好管,但我认为只要孩子发展的大方向对,这样可以养成他的独立性格,更好的处理自己的事情。但也有可能会溺爱孩子吧。
三、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代替不了,我经常给我们班的学生说,如果老师替你写作业,你能会了,你能上上大学,我情愿替你,但这样你能会吗?学生自然也知道答案。我经常鼓动学生说你考试的目标是什么,此时不论是好学生还是不好的学生,此时的答案是一致的就是优,我会说光靠老师喊有用吗,要靠谁?靠自己。学习就是自己的义务就像老师来给你们上课一样。
总之要顺其孩子的天性发展而不是事事紧逼,否则会形成一种老鼠见到猫的架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才知道为什么《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也成功了。我觉得不外乎有两点:
一,一个好作者。一个好的作者决定着图书的整体质量。假如我们每天都是被一些科学家所包围,我们的生活就变得更加地精致,当然也变得更加地耐人寻味。对于那些烂作品来讲,我们都是过眼云烟,看看就罢了,不产生任何的回应。但是一本好书,总是让我们能够更深层次地书写。
二,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看到一本好的书就要知道它的好的点子。我看这本书的特点不外乎于以下这些。
1、我们的选题不错。看来好的选题就成功了一半,但是没有好的宣传和推广,我们就不能很好地达到市场的效应,不能够营造氛围。当然,我们的一切都是市场决定,我们要做的就是市场要的产品,我们要有能力才行。一个没有能力的,想的法子再好,也不会成为畅销书,所以以后要知道市场的走向。我们如何来判断市场的走向那?这看似不会的问题,想一想,什么都可以清楚。就像,我们刚开始能够读书一样,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但是到最终的时候,我们总能够找到路,这条路需要自己走,再多的人教也是教不会的。
2、我们看到,一个好的.作家,一个好的作品,不外乎它的内容了。我们看到很多的教育类书籍,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的书都是教我们如何去做的。举个例子,告诉我们家长们错误的做法,然后把正确做法举出来,就形成了一本书,但是,我们要是用心去发现,往往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那就是才气。我们也许知道我们遇到的问题,我们也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但是生硬地将它们说出来是多么地掉价。我敢相信,我们有一双能够洞察一切的眼睛,当然,这一定要是工作上,不然,你的才能就没有可用之地。我们看到,这本书,从点滴的生活智慧中告知我们真理。我们妈妈爸爸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生活中总有很多不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生硬地学习又不免过犹不及,或者干脆不干好。我们要的是心智。我们看到,作者的生活如此生动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很可能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但是人家的生活和咱们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如何才能进入那?我们不是告诉大家要怎么做,而是说,我们是怎么做的。当然,这一定是成功的案例,若是失败的,我们也一定能够找到失败的道理,这样我们的生后就不会艰难了。我们不要教条,我们要亲身体验。我们要科学知识,但是不要生搬硬套。而现在的教育现状就是这样,我们必须看到了很多的要求你做的方法,但是没告诉你你自己是如何想的,这想的深层次有着怎么样的正确与失误。我们要的是最根本性的探讨,而不是做表面文章,这些表面文章我们可以所处可见。
就这样,我需要多看几本书,才能给大家做出让大家心悦诚服的书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作文
5月6日下午,参加中国作协举行的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讨论会,也是该书发行量超过200万册的“庆功会”。虽然家教书已成为图书市场上最红火的版块,但一本书发行量到如此,仍是不多见的。白烨老师归纳为“示范性、启蒙性、反思性”;还可以归纳出教育性、文学性、服务性等等,市场已经肯定了这本书不同凡响的价值和品质。
我的祝贺不仅是针对书的。尹建莉曾经做过教师、小学校长,而且曾经是我的“员工”,担任过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的办公室主任。可惜我缺乏慧眼,当时没看出身边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一个普通人靠自己的踏实勤勉、认真努力而大获成功,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故事。
一般而言,我并不喜欢市场热炒的各种“牛孩”的书,如哈佛女孩、牛津男孩之类,其教育功能大抵是误导家长和为“虎妈教育”推波助澜。因为其中少数属天才儿童,是不可模仿、不可复制的(如朗朗);多数则是虎妈们过度教育、功利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以上名校所标榜的“成功”。在这股汹涌的浪潮中,中国的家庭教育已经为应试教育所绑架,家长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应有的家庭教育,沦为应试教育的帮凶。然而,上名校与人生的成功其实是两回事,胜负远未见分晓。正如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所言“对于每一个中国式家教所创造的奇迹,我们都要耐心等待后续章节的展开”,因为教训实在很多。例如,在美国亚裔学生比例较高的麻省理工学院,据统计从1964年至,其本科生自杀人数是同期美国校园平均数的3倍;而15-24岁的亚裔美国女性是所有各种族中自杀率最高的(见3月3日《中国教育报》)。
因而,我特别看重的,是能够指导大多数普通孩子的教育书,而非主要面向前5%的“牛孩”或家长自认为的“牛孩”。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今天,我们已经具备了超越精英主义的条件,到了应当用“幸福感”来评价教育的时候。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人生的幸福,生命的圆满、圆融,是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生活充实愉快,能够以一己之长服务社会和安身立命,这是不同智力状态的学生都可以追求的。它需要的主要是家长的“平常心”。这种平常心需要更新我们的教育文化,摒弃“读书做官”、“出人头地”、培养“人上人”之类沉滓泛起的陈旧价值。用陶行知的话,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不是“人上人”,而是“人中人”,其教育方法主要是尊重儿童,顺其自然,发展个性。当务之急,我以为首先是“救救孩子”,保护和善待儿童,为他们减压,给他们以休息、游戏、交往、想象的时间,而不是拔苗助长、长鞭催逼。当我们能够明确地宣示“为大多数儿童的教育”、做自信而快乐的普通人时,我们离真正的成功教育就不远了。
有人说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确,在险恶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如何保护儿童,为他们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家长是需要学习的,不仅要有正确的理念,需要耐心和远见,而且需要方法、策略、智慧和技巧。在这方面,尹建莉做的比我好,因为她不仅是作家、研究者,也是母亲和教师,这正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广受欢迎的原因。期待她新的努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摘抄
第一次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忍不住又翻阅了一次。无论是以妈妈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阅读这本书,都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最主要的是,此书能给家长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该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加上作者作为教育专家的独特视角为读者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和点评。把我们一般家长经常会认为很正确的事情从孩子和教育的角度进行了颠覆。而通过她自己对女儿的实践教育,告诉家长们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难,把一块玉雕琢成艺术品的是正确的工具。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听说这本书好多年了,坊间山寨的也不少,终于抽空读了。有了很多育儿书打底,自以为在育儿这件事上已很有心得,为乐小贝度身定做的育儿笔记都有不少了,看看尹建莉的育儿笔记,补补自己还没经历或来不及总结的,感觉也挺有收获。
但是真正打动我的并非那些点点滴滴,而是某一章节让我自省,真觉醍醐灌顶。作者说到一个事例,名校毕业完美主义某女,读了很多早教书,孩子尚在襁褓就开始唐诗熏陶,早期教育也的确收效明显,孩子表现出色,在幼儿园的智商测试中得了第一,让她更加全力以赴育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却越来越差。我相信,读过这么多书的家长肯定不会犯一些“方仲永”之类的低级错误,她一定比大多数的家长懂得更多,为什么会适得其反呢?作者说是对孩子管束太多。反思起来,我和她又有什么两样?正是因为下过很多功夫,自以为懂得很多,价值观正确得很,又是完美主义强势的个性,对孩子才会事无巨细地高标准严要求,长此发展下去,乐小贝和她的孩子又有什么两样?还好早早读到这个故事,真的应该悬崖勒马好好梳理一下育儿思路了。
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来管束孩子,处处盯着他、纠正他固然是一件辛苦的事,但相比之下,放手让他自由发展,适时调整他的基本发展方向对我来说是更辛苦的事,因为总是无法控制自己不去计较不去管束,担忧他的发展、操心他的安危,觉得他没有在我预设的轨道上前行就不是最好的结果。为什么不能对孩子多一些自信呢?想想自己这样由着性子一路走来,也没有读很多自我发展人生规划的书,尽管殊多遗憾,大体还是好的,为什么非得要事事追求完美呢?倘若乐小贝将来像我一样,虽然有很多事情学得不精,很多方面能力有限,但生活悠游自在,工作稳定家庭和睦,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想到前几个月曾经和丁小卑探讨过,以他大而化之的个性,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管教乐小贝?他说,他觉得严重的事情就会管。可是问下来很多事在他眼里都没达到严重的程度,诸如不学习算不算?偷家里的钱算不算?阈值太宽泛了。丁小卑反而能从中提炼出他的优点来,简直太淡定了。但不管束不代表不引导,只是不像我这么上纲上线视若洪水猛兽,一定要讲个清楚明白,完全可以平和地以乐小贝能够接受的方式处理。这么看来,大条如丁小卑或许在某些育儿方式上比我直觉更准确。
不管之管是门艺术,教育本来就不是这么刻意的事。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而且是千变万化没有固定处理方式的错,自然也不是仅仅靠多读书就能学会的。为了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首先要摆正心态,平等对待他,给予他充分的自由;其次要多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的需求和心理,关注他的优点和进步;最后才是多读书,不光是育儿书籍,也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学会更好的表达艺术,能以符合儿童理解和接受习惯的表达方式沟通,同时,拓宽自己的兴趣面,能和孩子玩在一起,自然就全面发展了。
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尹老师的书,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产生了几点深切的感受,改变了我的观念和做法:
尹老师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写道:“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
读了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的儿子(润泽)只比姐姐家的儿子(嘉政)大一天,可是两人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谈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润泽活泼开朗,天性调皮贪玩,单纯幼稚,不拘小节。弟弟嘉政性格稳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级时,为了便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结交更多的伙伴;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差异,每次考试成绩 总会有高低之分,为了避免比较,产生自卑心理,伤害自尊心。因此将两个孩子分别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虽然两人成绩都很优秀,但因为同一年级,使用试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试中总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几分。谈到兄弟俩的学习,润泽渐渐显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绪低落。现在家里很少听到他大喊大叫的声音了,星期天总是一个人在书房里做手工,搭积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欢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纪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还是让他受到了伤害?经过与他谈心,才知道他不愿意听到大人们谈论他的成绩,更不愿意与弟弟的成绩相比较。我猛然醒悟:大人们在聊天时无意中对兄弟俩的成绩进行了一次次的比较,对他产生了多么大的压力。他总是生活在弟弟的阴影中,因此逐渐变得压抑,内向。大人们虽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还是想方设法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级、年级的排名,好像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在关心孩子的成长,才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无意中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是的 “分数”能反映“成绩”,但并不完全代表成绩。只有当家长关注知识的本身,关注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时,才不会仅仅看重分数。考得不好,正好可以发现自己学得不扎实、理解不透的地方,经过努力可以弥补不足,有所进步。一味地追求分数,只会将孩子变成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对孩子的成长真是有害无益。
一位称职的家长,应该学会关注孩子的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在书中谈到女儿圆圆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惊叹。九岁的小女孩独立远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钦佩尹老师的豁达、睿智,使圆圆有了独立出远门的难得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圆圆独自去青岛甚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正是这样的信任与豁达才培养出这样自主自立的女儿。我小时候一直到上师范学校,都没有出过远门,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对他呵护有加,生怕磕着碰着。同时因为自己曾经在高速公路上出过一次车祸,所以心有余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鸡护小鸡似的牵着他,总担心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碰着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小学依然不敢让他独自过马路。了解了尹老师的做法,看到了圆圆的独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触。现在我终于敢放手让孩子独自上学,并且自己过马路,看到他过马路时专注地观察左右车辆时,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会比现在更加自信、自强。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去学习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真正地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高中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这个暑假,我很高兴做了两件事,一是休息,二是读书。读书对老师这个职业来讲似乎是理所应当,但我真正捧起课外书籍的却不多,因为整天面对的是电脑,心平气和的阅读纸质书籍真是少之又少。感谢宝贵的暑假,让我放下浮躁和功利,拜读了一直很想看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当读到前言中的《当我们手中有块玉时》,我被尹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再细读下去,作者的育儿智慧令身为教师和母亲的我深感惭愧,书中的许多教育观念,真让我受益匪浅!年轻的父母也和农夫一样得到了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而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一、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从这一章里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的一句话:“父母的爱都深如大海,但是质量有差别”,从“打针有些疼”、“不要捉弄小孩”、“给小板凳揉揉疼”、“像牛顿一样”我体会到了这个爱的差别与方式。
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疼”,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些,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也是激发了孩子的勇气,而绝不通过哄骗或是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儿童的快乐为前提,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是幽默和智慧;“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的利用孩子的幼稚,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和失落。所以捉弄孩子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孩子在生活细节上不精明,有“像牛顿一样”的毛病,只要不是大事,请允许他有这些毛病。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它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像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二、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让孩子识字不难”,我也和作者有相同的感触,可能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喜好,添添喜欢文字远甚于图片,在他眼里文字是有内容的,是有趣而生动的。因为在公共场所里,我们总不失时机的指给他看一些文字,比如路牌、广告牌、车牌、提示牌、店铺牌等等。天长日久,孩子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字就想读出来。但愿孩子从完全专注的阅读中获得乐趣,成为爱阅读的孩子,因为书籍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
另外我深有收获的是“开小卖部”游戏,其实就是孩子不停做“应用题”的过程。在游戏中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数学教育不要把孩子拉到抽象的数字上,不要拿干巴巴的计算来为难孩子。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学习也可以在快乐中进行,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三、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这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问,并让每个家长都难回答的问题。卢梭在《爱弥儿》中举过一个例子,有位妈妈告诉儿子他“是妈妈从肚子里把他屙出来的,屙的时候肚子痛得几乎把命都丢了”。卢梭认为这个回答很经典,因为它告诉孩子的是一个生孩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妈妈在“孩子是怎么来的”后面立即跟上了“痛苦”,既给了孩子一个肯定的回答,又不会挑逗他的想象。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只要没有诱因,孩子就没必要拿说谎来为难自己。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哪怕孩子的毛病就来自他自己,也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答案是肯定的,批判意识的培养首先得让他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始终教导孩子尊敬老师,也允许孩子对老师提出质疑,允许孩子在权威面前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家长因为这些事训斥火嘲讽孩子,不但压抑了孩子的批判思想,同时再在教他说些言不由衷的话。
“遇到一个‘坏小子’”,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总有可能碰到的问题,那么爱孩子,就帮他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不要给他制造麻烦。
“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那就是——实事求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切都应尽可能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越是实事求是,孩子的人生就越是顺利,他的生活才可能更幸福,才会让我们更骄傲。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家长一着急就会替孩子做决定,这是错误的,家长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在习惯养成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而“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这一观点,让我眼前一亮,深受启发。任何事情,当它里面包含有交换、被监督、责任等因素时,它的有趣性就会大打折扣。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的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的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吧作业当刑具使用,还是当奖品使用,这不是个小区别,它是分水岭,决定了你是在走向目的,还是走向目的的反面。
培养孩子在学习上用功勤奋是必须的,但用“刻苦”在要求,是成人把学习暗示成一件“苦事”。有谁会喜欢苦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100分呢,在意孩子的成绩,但绝不向孩子要分数。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想要“100分”,就别要求孩子考100分。
采取“考好了不奖励”政策,当然也有“考坏了不批评”的配套政策。庸俗奖励只能带来庸俗动机,它使孩子不能专注于学习本身,把奖品当做目的,却把学习当做的一个手段,真正的目的丢失了。
五、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我们努力工作原本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最后却在“祖国的未来”——儿童的教育上除了麻烦,于家于国,这样干“事业”的意义又是什么?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也是个很好的办法。物质奖励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会持久,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家长给孩子记录的“功绩”越多,你就给了他越多的快乐与自信,这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家长有个错误假设,即如果自己不说,不经常提醒,孩子就不会改正缺点。其实,反复的批评会把孩子的缺点固化下来,更加使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来。
还有非常新颖观点的是“做‘听话’的父母”。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人。做听话的父母,实质是理解孩子,平等对待孩子,而绝对不是言听计从,纵容只是溺爱。作为强势者和主导方的家长,想有个听话的好孩子,一定要记住,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打孩子是一种恶习,它只是让父母出恶气。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承认,是智慧不足的表现。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的最大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孩子称不称心,不是抓彩票碰运气得来的,孩子是教育出来的。
六、小事就是大事。
“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这个观点也甚是赞同。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他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平时在家里,家长少看或不看电视,如果连家长们做起来都有难度,为什么要求孩子能做到呢?要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诱惑,而不是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要用“人性”来体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
“小小独行侠”章节中,强调了“给孩子机会,让他独立去做事”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种种机会留给孩子。爱孩子,就勇敢地放开手,让这个小小独行侠去“潇洒走天下”吧!
七、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河流不可以是粉色的、上学前班、做暴力作业,看似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事实却是孩子的双腿在起跑线上就被捆得开始发麻了,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致命的。科学良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小小的身体像颗核弹头一样储备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却是把孩子造成一只花炮,只能炫目一时!
以上是我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文后的部分收获。其实一口气读完整本书,感触良多,我深深感到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不应有任何功利思想。功利心太强,其实是自私的极端表现,嘴上总是说这都是为你好等冠冕堂皇的话,难道真的是为孩子好吗?不一定吧!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为孩子的将来好好想想,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早有耳闻,看到这个月的共读书目以后赶紧去书店买了一本,细细品来。尹建莉老师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识字。
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教孩子识字的方法,值得学习:
一是用“读故事”代替“讲故事”。成人会担心书面语言孩子听不懂,会把故事用自己的口语“讲”给孩子听,而不是“读”。
二是由“我指我读”变为“他指我读”。他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自己所指文字的作用,把故事与文字联系到一起。
三是“随机认字”。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识字”的素材。火车站“禁止吸烟”的提示,动物园的指路牌,……这些,无不成了孩子的“识字教材”。
二、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四、幸福的家庭是五星级的旅馆。
“幸福的家庭是五星级的旅馆”读了好几遍,我接触过很多家庭不和睦的孩子,知道这样的孩子问题很多,实际上,家只要充满爱和关怀就是最好的旅馆了,无所谓多大的电视,多好的家具给孩子一个和谐温暖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这才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自从生完孩子,一心想着,怎样才能把孩子教育成好孩子。读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这里面,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讲到,好妈妈要学会夸赞孩子,给孩子赞美和鼓励,但是表扬的方面要具体,有针对性,切不可一刀切,一切以你最棒来代替。因为,赞赏能给人以满足,是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妈妈表扬鼓励可以给孩子们的心灵注入阳光,从而培养出出色的下一代。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是需要培养的,在家庭中父母就扮演了伯乐的角色,首先,我们不能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作为父母,对于孩子取得的优秀成绩,父母不要隐藏喜悦,要把赞美和肯定表达出来;对于孩子生活、学习中遇到不尽如意的事情,父母应通过鼓励的语言激励孩子继续努力,日后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且对于孩子的失误和不足,家长要把他当作自己的事情,努力帮孩子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去责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千万不能拿着孩子和别人做对比,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该做的是找到孩子的长处,并学会去发扬长处,促进孩子成长。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殊不知,言传身教才能养育有出息的孩子,看到孩子,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在教育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想要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的孩子,父母需要做到给孩子提供表达的机会,父母要对孩子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热情,无论孩子的观点多么天真、可笑,都要耐心,认真听完,并给予反馈意见或适当的引导。对于孩子的缺点、毛病,父母更不能放纵,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懂事的人,因此,在适当的时机要学会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加以拒绝。
现如今,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要教育孩子做一个高情商的人。心理研究表明,处于积极情绪的孩子少生病、心态乐观、不仅可以享受亲密的家庭关系,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因此成为一名情绪教练,尤其重要。对于孩子来说,情绪是一个陌生而又深奥的东西,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常伴左右,我们要让孩子清楚:情绪其实是孩子内心的朋友。放手让孩子学会与喜怒哀乐相处,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可以乱帮忙。家长做的是引导、更是放手。
这本书教给我们的东西还有很多,面对教育孩子中出现的问题,都用通俗的语言和例子加以解释,真的是妈妈的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枕边书。推荐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好妈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在我做妈妈之前,我的家长就很热情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当我拿到学生妈妈印好的用a4纸装订起来的这本“书”,那种马上就要做妈妈,要准备好为一个孩子的一生负责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带着这种强烈的期待和憧憬,我认真地拜读了好几遍,尤其是女儿出生后这4年的时间里感觉受益匪浅。作者尹建丽同我一样,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与我不同的是,她还是一位作家,一位成功的作家,她把自己的教育实践细细地揉进自己的笔尖下,让一段段生动又鲜活的育儿小故事,绢绢细流般润泽着每个捧起这本书的人。这本书中我最倾心的,不是作者培养了一位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的女儿,而是,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那位小主角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而她身上的出色,要归功于这位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对她实施的有爱心又充智慧的教育。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欠妥。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常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罚他把课业重写一遍,还习惯将学生的错误向家长告状,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应允,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不是让学生讨厌上学习的同时,还要他去学好它。“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也是作者的一个观点之一。
我们人为地把学习过程变成苦,却只把结果设想成甜,试想要孩子天天吃着苦来畅想着有一天有可能会尝到甜——过程天天具体而真实地陪伴着孩子,目标却遥远得虚无缥缈。当他吞咽苦涩而感到厌倦时,如何自发地以那想象中的“甜”来压抑这真实的“苦”呢?正象作者说的,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讲过,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当学习活动没有唤起他的愉快体验时,他就无力去调动自己的主动精神,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懒散、不刻苦、不认真等——许多人以为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实是他上进的天性被扭曲了。作者还提出了“不考100分”的建议。过分重视考试结果,经常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其实这样是庸俗的,错误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满分上,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没去关注。这样的行为看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实质是在追求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满足感。“分数”和“成绩”其实并不完全对等,分数可以反映成绩,但分数不等于成绩。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因为喜欢畅游书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会先找到当地的图书馆,办一张图书证,一逢周末便扎进图书馆,早出晚归。
年少时,酷爱读小说,有道儿女情长的言情小说,像《我为歌狂》《谁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诉说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如古龙的《武林外史》;还有发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飘》。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类书籍便成了案头常见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便是其中一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妈妈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书中内容大部分取材于她和女儿的日常交流。在这部著作中,她经常从一个母亲的角色进入问题,却始终以专业工作者的学识和态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阅读此书让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是第一章,它让我知道:对孩子要承受的痛苦应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书中所说的事情都是我已经亲身经历的事情,然而对比之下,相形见绌。比如,我会在孩子打针时,骗他“一点也不疼”;“逗”孩子时,可能开怀了自己,却给孩子带来了羞辱、担忧和失落;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不仅让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自卑怯懦,也让孩子身心俱伤,而在犯错后屡教不改,一错再错。作为母亲,我不懂我的儿子,而作为老师,我又不懂我的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上小学时,我属于那种不需要花费什么工夫在功课上也能考得好成绩的学生,可年级越高越会力不从心,而这跟我那少得可怜的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对于这一点,尹建莉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过。
关于阅读,尹建莉老师强调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当然,阅读有好坏之分,但这里的好坏绝不是以“有没有用”为区分标准,而是以“孩子的的兴趣”为核心要素。在书中,她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坏阅读的几个特点,其中说到“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时,她提到:书中的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孩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她打了一个既形象又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个月前阅读的书正如三个月前的一顿美餐,尽管我们可能根本不记得当时自己到底吃了什么,味道如何,可当时可口食物里的营养的确被我们吸收了。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评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能让家长、老师以及那些关心教育的人从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确如此。这正如我坚信阅读不仅对孩子重要,还对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同样重要一般。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
难忘的老师,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建议书,红领巾心向党,未小难忘的老师海面上跃出一轮红日,鲜艳夺目,海空顿时洒满了金辉,海面由墨蓝一变而为湛蓝。难忘的老师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
您是舵手,引导我进入知识的海洋,您是灯塔,指引我人生道路前进的方向。您的一颦一笑伴我成长,您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老师是您改变了我,让我从一个差生变成了好学生,是您用特别的教学方法一次又一次的教导我,让我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您爱我们如同爱自己的孩子。记得一次期末考试,我得了满分,您激动地告诉我的妈妈:“孙野萌的妈妈,孙野萌语文考了100分!”那种欣喜,好像中了大奖一样。还有一次期末考试之前。您拉着我的手,恳切地说:“孙野萌,只要你不马虎,就一定能得满分!”以后我每次做题,眼前总是浮现出您期待的目光。
您象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您用一生的心血,培育出桃节满天下,您却依旧站在那三尺讲台上,用汗水和心血把我们培养。谢谢您,我的老师!
老师的爱,就像身旁的空气,摸不着,却不处不在,可我却时时刻刻感觉到她的存在;老师的爱,就像你的影子,每分每秒陪伴着你,让你不再孤单;老师的爱,就像一泓暖暖的泉水,汩汩流过你的心房,留下的是一颗水晶般灿烂而充盈。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天空,因为天空让他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而我要感恩的,是我的老师。
每天清晨自从我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总有一张慈祥的脸庞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眼前,总有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陪伴在我的身边,那张慈祥的脸上永远带着和蔼的微笑,那个并不高大的身影在我心中却是如此的伟岸。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写这篇连载文章时,我是一个8岁男孩以及一个2岁女儿的父亲。对于尹建莉老师的名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多年来不但我自己反复阅读,而且推荐了身边的同事、家长购买阅读。我是尹老师著作的忠实粉丝,我阅读着、理解者、运用着、创新着、反思着。如今我想把自己体会和广大读者分享。
尹老师成功的养育、教育了一个女儿——圆圆。在阅读尹老师的作品时,经常会感觉到,尹老师收获的喜悦。尹老师分享的每个细节,在我看起来都那么的真实和感同身受,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尝试一二。我认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够消化吸收。事实证明好用,管用。(参见《我的“尹氏”教育》一文)。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师的女儿圆圆是尹老师自带大的(参见尹老师:《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一文)。单就这一点,很多家庭就已经不合格了。所以尹老师的教育理念虽然大家爱读,也认可,但难于消化吸收。好书最后当做看热闹。
当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独生子女,要养四个老人,在大城市经济压力下,只能选择夫妻两个人都上班,然后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育儿话题电视剧《虎妈猫爸》开始几集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拿我个人来说,大儿子是奶奶带的,小女儿目前是姥姥带。我们夫妻两个均上班。我想中国的大部分70、80、90后情况和我差不多吧。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读后感.这种情况越是普遍。(在这里不谈中国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们不涉及到培养孩子的困难问题,教育用钱是可以铺出来的)再有就是工厂的普通职工,他们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两人都去外地打工。那就更是“渎职”了。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国情。
所以尹老师的个人条件、家庭环境、圆圆的固有性格等方面来看,并不能代表中国广大的家庭特点。(母亲看了书,能马上辞去工作的恐怕少之又少)再比如有的家里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带,有的是女孩,却是爷爷奶奶在带等等各种情况。
我更喜欢把尹老师的著作看做哲学著作来阅读,因为理念是通用的,确实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我也希望我能以个人浅显的理解水平来注解《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以期全国的爸爸妈妈们对这本书有更透彻的理解和运用。为祖国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
中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从教近二十年,为人父母也十二年,看过的教育书籍也有十几本,有时候觉得专家说得句句有理,可我实践时却觉的自己什么都没有记住。我曾经不止一次怀疑自己的变通能力,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当教师。教育在花样百出的状况下,自己伤肝动怒,束手无策,吃力不讨好。为什么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交出的孩子会千差万别?读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孩子们,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也异常重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她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具有双层身份的我,也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愿意自己在学习上做得更好,愿意让父母满意,愿意受到大人的夸奖。因为人还有一个天性,就是上进心。为什么还有一大批困难孩子?那一定说明他的教育环境有某种不良的东西在影响着他。所以正如书上所说,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试想家里人都在看书读报纸,周六周日逛书店,孩子无形就受到好的影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很重要。
在孩子的基因无法重组的情况下,外界环境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会造就孩子怎样的人生。有人主张顺其自然,但我觉得这是懒人的表现。顺其自然,作为老师和家长都是省心省力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老师或家长扶一把,拉一把,就能改变他们的态度,说得大点就是可以改变他的人生。
当我读到“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我感到很困惑,学习本来是一件很累的脑力劳动,怎么能轻松学习呢?她说,在小学和中学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读到此时,我更急切得到答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向认为,小学成绩好,中学才有可能优秀,中学基础打好后高中才能学会,真没想到成绩还可以逆转。逆转的神奇力量竟然是:课外读物。
读完这一章节后,回想自己的阅读教学和指导,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就逼着孩子去读,他们对阅读怎能不心生畏惧?现在的我就有意地提高学生和自家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会根据课标要求的必读书目,我大致浏览后,找到有趣的环节,利用午读时间读给孩子们听。孩子感兴趣后就推荐给他们读并开读书交流会。现在我们班两周一本书,保质保量完成。我也会在睡前读给儿子听,我的儿子经常废寝忘食地读书。
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孩子是爸爸妈妈的缩小版,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因此,努力进修,努力做事业,就会对孩子们产生最深刻影响。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拿要求职员拿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必定还小,他们需要大人的引导鼓励。
教育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定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尽可能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孩子,包容孩子。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生活学习。
中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暑假的时候有幸拜读了尹健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知道尹健莉老师写的书在对幼儿教育这块有很大的见解,所以这次的寒假,趁着有时间,又再次拜读了尹健莉老师的另外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完这本书之后,也是感触极深,尹健莉独特的看法,深刻的笔触,道出了很多关于幼儿教育的看法。
就如尹建莉老师之言,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他的成长需要很多的雕琢,而雕琢这块璞玉的人就是与他最亲近的人。其实妈妈在孩子的教育成长过程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妈妈是跟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跟他们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虽然父亲的作用也很重要,但是跟妈妈相比,妈妈对于照顾孩子更为细腻,更为照顾的周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爱人的也是妈妈。
我觉得妈妈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对象,有的时候妈妈也是给孩子信心的最好对象。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孩子都在模仿着。首先尹健莉老师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好妈妈,书中她也是用自己的案例在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做一位对孩子有帮助的好妈妈,虽然也有可能迷茫的时候,但她还是很努力,很坚强的去克服了,成功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好妈妈的力量。最为映像深刻的就是关于圆圆打针的时候,孩子们小时候最怕的事就是打针,每当孩子们听到要去打针的时候,也是不情不愿,会哭,会闹,圆圆也跟大多数孩子一样,害怕打针,去医院也会哭,也会闹,这个时候就需要妈妈的力量,尹健莉老师选择耐心的去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打针,打针一点也不疼的就像蚊子叮一下那样简单。
其实孩子会惧怕打针,有的时候是因为孩子给不了自己信心,尹健莉老师就一直在鼓励着圆圆,你一定行,慢慢的圆圆开始接受,也不再抗拒。相信打针也是很多家长比较头疼的事儿,每个月要打的预防针,生病的时候要打的退烧针,挂水的时候要打的针,每次要打针的时候孩子哭的总是那么的让人受不了,很多的妈妈肯定是一开始也是非常有耐心的去哄着自己的宝宝,可是宝宝如果还是继续哭闹,妈妈就会失去耐心,语气中可能就会略带严厉,妈妈们常常忘记了宝宝会抗拒,是因为宝宝没有勇气,妈妈也忘记了要给自己的宝宝带去鼓励,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尹健莉老师就给我们很好的上了一课,不管是已经做了妈妈的,还是正准备做妈妈的人,这本书对于我们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映像。因为是通过自己发生的事儿,把自己当成案例写的,特别会给人感触,也特别容易让人接受,看起来是真实可靠的,而不是纸上谈兵,不牢靠。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需要妈妈的陪伴,很多的妈妈也是忽略着这一点,觉得孩子的成长自己的参与无关紧要,也不注重去和孩子交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这些不关心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其实孩子特别的依赖妈妈,他们需要妈妈的陪伴,他们需要妈妈的鼓励,需要妈妈给他们信心,妈妈的这一角色真的对于孩子来讲特别重要。有一些妈妈就始终没有注重到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的去看看和本书,可以给你很大的启发,你会收获很多的东西,你也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我希望每个妈妈都会陪在孩子身边,陪伴着他们成长,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就可以想到你,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你就在他们身边,在他们遇见一些事没有信心的时候,你依然可以在他们旁边给他们信心,鼓励着他们。不管他们长多大,你都可以在他们身边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希望每个妈妈都会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快乐,有意思的童年。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心理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工作中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和需要。
一、要快乐。
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也许因为压力而感到烦恼,但是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因为只有快乐,才能始终保持一种激情,只有快乐,才能将心中的温暖与欢乐播撒。成长必须经历痛的里程,但痛并快乐着更是一种成长。
二、热爱学生。
好的教师必须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的“爱”是真诚的。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教师的“爱”是公正的。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师的“爱”是严格的。严师出高徒。爱学生就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宽严相济。教师的“爱”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教师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三、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渊博的学识。
教师要时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如果不具备广博的学识见闻,学生问你问题你竟不曾听说过,反而要向学生“取经”,这可大大折损了教师的威望和形象。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加上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在教学中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做到深入浅出,收放自如,游刃有如,保证教学质量。对于一个教师的最高评价莫过于学生在课堂上求知若渴,赞赏和佩服的眼光了!
四、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教育。所以做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大胆突破,敢于向传统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培养其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总之,老师只要本着一颗心,去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专业,敢于去创新,做个在平凡的岗上有追求的老师,向学生捧献真诚的心,和学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老师。
中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孩子不得不管》,《千万别管孩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书,但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也许是自己刚刚做了母亲,非常想把自己的女儿教育好的原因吧,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阅读了全书。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不谈学习,每个孩子都可爱。换言之,在学习上,这孩子是不可爱的,是让人头疼的。可是在学校、在家长眼中,学习却是最重要的,学生学生,不学习那哪行啊?于是,这孩子就被贴上了“不可爱”“差生”的标签。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平时都是那么活泼可爱,聪明机灵,而在“学习”这件事上就变成差生了呢?“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老师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三、对孩子要谨言慎行。
在这本书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时,多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处理、对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改变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开始去了解学生,遇到一些事情全班商议,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四、绝不可急功近利。
家长和老师们很多不恰当教育行为都来自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我提出一个要求之后,就一下子记住,不许再犯。如果再犯就会受到惩罚。可能孩子们会很快养成一个好习惯,但是他们之所以养成了习惯,并不是因为觉得这样的好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或生活有帮助,而仅仅是因为害怕受到老师的惩罚。这样的好习惯不是真正的好习惯。
以上是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些认识和想法。我觉得收获不仅仅是具体方法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自从荣升为妈妈,看书的范围大多被圈了起来,主要围绕育儿方面学习。现在孩子快三岁了,懂得事情越来越多,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会说的词语和句子也越来越丰富,开始了理论上的“三岁第一个叛逆期”。初为人母,没有经验,如何引导孩子更好的发展她的语言、引导她的正确行为、激发她的语言敏感期、应对各种哭闹及不合理的要求,还有家庭中各种教育孩子存在的矛盾。都需要学习过来人的做法,他们有各种生活中的事例,更有强有力地理论支撑说明,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一本和第二本非常喜欢的说,可谓是百读不厌,尹老师的例子说的那么贴近生活,她的分析问题又是那么“入木三分”透彻并让读者信服。
在寒假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一本和第二本连续读完,现在正在读尹老师的第三本《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三本书给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跟孩子相处的各种“不知所措”找到了很多解决方法。孩子马上该入幼儿园,读的第三本书更好涉及到孩子入园的各种准备和各种存在的问题。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路上学到了很多,同时对于对待学生也收获很多。
做一个好妈妈,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是妈妈的幸福也是孩子的幸福。
要培养孩子有自信心,作为老师和家长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作者讲到:她从女儿本子上找到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是因为女儿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后她假装惊讶地说“这道题好像做对了,老师怎么给打了错号呢?“于是她招呼女儿,看看是她做错了,还是老师判错了。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既要装糊涂又要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思维,女儿为了搞清楚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她也会认真地和母亲一起来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结果当然证明是孩子把题做错了,但是至少纠正了妈妈的“错误“。作者巧妙的引导让孩子纠正了错误还有成就感;同时之前没有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尹老师在好多章节里谈到一个关于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作者的感受是让孩子从小学会阅读,有良好阅读习惯就像孩子学习有了“魔杖“,凡是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阅读量大的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爆发力。所以不重视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为之一。
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同样地方法对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学会一套绑架家长的做法,“不听话“就是他们惯用的绳索,消极但有效。这种事件积累的太多,会形成极端心理,发展为一种偏执。
所以我们在管教孩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对面去。遇到每件具体的事情都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在教孩子,还是在操纵孩子。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于反操纵上,他会渐渐变得豪不在乎大人的话,堕落,并且丧失理性和自爱之心。
教育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门路。拿起教育类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来阅读几页,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助孩子们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范文
前段时间,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同样作为妈妈,也同样作为教师的我,将全书通读一遍后发现原来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婷婷,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尹老师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三、对阅读极其重视。
该书的第二章几乎全部是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课外阅读能提升孩子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阅读实质上构成了孩子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了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
看了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
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的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每一位妈妈都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好妈妈!”其实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第一个是想到是班上的孩子,我该如何去教育他们?如何把他们教育好?其次是我以后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最后就是我自己。
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应该能从书中悟出我教育学生的方法。虽然我只看了50多页,但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的第3章《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它里面包含了爱笑的妈妈,给孩子播种阳光、积极向上的妈妈,孩子长大错不了、妈妈脾气坏,孩子性格暴躁、切莫让大人的脏话脏了孩子的心灵、别把虚伪传给孩子、妈妈的风度,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尊重孩子的意愿,不暴力强权、把好心态遗传给孩子、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教给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允许孩子“平凡”。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写了很多事情再次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这也说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不对。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经常会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处罚孩子,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认同,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最后,我想说:“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
听办公室的同事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于是,我也从网上买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来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假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一、书的首页钱理群教授评论该书: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作者确实勇气可嘉,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说实话有些时候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看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胆创新,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育问题了,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敢违背常规,很多是伪心的讨好老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孩子会受到更加重的伤害。我的一个同事有句话很精辟:"一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会被认为是疯子;十几、二十几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艺术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欢!"没有人原意被人当做疯子。
二、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我庆幸儿子从小形成了阅读习惯,我更庆幸关于阅读的很多细节,跟尹老师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给大羽讲故事,也是用"读"的方式,我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大羽的语言,很少去给大羽讲故事,也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大羽认字,更没有上过任何识字班,尹老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现在我开始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有时大羽翻开书自己讲故事,很多时候他是一边指着字一边即兴瞎编,当然编的内容都是凭他听妈妈给他讲的内容进行回忆。老师也告诉妈妈:"大羽的语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里玩了,怎么玩的,回来都会很清楚的给我们讲讲。"不是自夸,儿子的语言天赋真的很好,有时他说出的话都会让很多人吃惊,记得今天元旦我们四家带着孩子一块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车时,大羽突然来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开车带我们去的)"顿时大家都乐了。嘿!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拍马屁了!回来路上妈妈来例假,加上晕车,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个服务区,大家都下车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吴叔叔坐在车上,小赵阿姨和妈妈也下来站车旁透气,一会大羽喊小赵阿姨,叫小赵阿姨帮他把车前面放的香蕉给他递一个,小赵阿姨问大羽:"你为什么不叫你妈妈帮你拿呢?""因为我妈妈胃疼!"看来孩子是真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就这样到了郑州,大家决定去吃点饭再回家,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在喂,妈妈问大羽:"妈妈喂你吃吧?""我自己吃,因为妈妈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难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饭,继续坐上王阿姨开的车,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会后大羽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唱这些歌吗?"大家异口同声道:"不知道!为什么呀?""因为我想让王阿姨好好高兴高兴"王阿姨一听,乐道:"说的我太高兴了!看来我下次要多请你吃出来玩几次呀!"但是我给大羽讲完故事,一般会要求他回答几个问题,考察他究竟有没有听懂,现在看来我太急于求成了,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三、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想想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四、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热爱读书是我们应该要有的态度,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的所思所感,其实它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总结经验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内在得以提升。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最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书中提到“阅读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语文底蕴的缺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因为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有很大局限性。”这几句话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在上师范之前除了语文课本外,从没见过任何读物,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会有什么名著之类的读物。上师范后明显感到自己语文底蕴的不足。我非常羡慕和敬佩那些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同学。但不管我怎么狂补,最终还是不如他们。因此,我就很注重对我女儿阅读这方面的培养。从我女儿会听懂语言开始,我就买了很多童话故事的光盘,一有空我就放给她听。当我女儿会说话时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和五言古诗,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还开始买书,最早买一页就一行字的那种很简单的故事书,色彩很鲜艳,情节也简单,而且不容易撕坏。女儿很喜欢听我读,而且经常是我边读她边看,渐渐地她就能记住故事,哪怕我讲错一个字,她也能立刻纠正。读小班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读《格林童话》。她最喜欢里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书,必须先要读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学我的样边指边读一字不漏地读出来。当时我感到很欣慰。
书中提到的边走楼梯边数数,我也和作者一样做到了。不过那时我纯属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而并不是有意渗透数数。因为我家住五楼,当她会走路的时候,上下楼梯都要我抱,我实在有些抱不懂,我就灵机一动跟女儿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数楼梯好吗?”女儿一听是游戏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儿觉得这个游戏也好玩,我们就经常边走楼梯边数。居然这对她的数数也帮了很大的忙。
书中提到不陪孩子写作业,“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很有乐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奖励(学习一定不能功利)。这一点我们家也做到了。从一年级开始,因为我女儿的识字量也比较大,题目她都能读懂。因此,我女儿写作业,我和我老公是从来不陪的。我们还规定她无论如何作业必须在一小时左右完成(除复习外),质量还要保证。假如她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们也不会轻易告诉她,要看题目的难易,难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养她独立思考的习惯。考了100分也从没物质鼓励,让她明白学习是她的义务,是她必须要完成的一件事,并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当然的。没考100分说明你还没把事情做得最好。当然考得不理想了,我会和她一起寻找错题的原因,帮她查漏补缺。
书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没有做过,有的比较实用,我正在学。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状态,教育孩子也应该是自然状态的。作为父母,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她长大,更应让她有质量的生活,更应教会她做人。
以上是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的点滴感受及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家长们共勉。
前些日子读完了这本书,还是像前面说的那样,读完之后印象不是很深刻,只记住一些对我来说有些感触的地方。
一、不要强迫孩子,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像大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悲喜,所以有时不要按照大人的意志强迫孩子,这点主要针对那些不爱吃饭的孩子,他不吃可能是不饿也可能是食欲不振,这顿不吃下顿饿了自然是吃了,有时我就爱罚他吃饭,不吃时硬逼着吃,主要针对的是我的孩子,但是自从看完之后我不在强迫了。饿了就吃,不饿就不吃,反正是饿不死呀。
二、顺孩子的天性。首先认清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天性自觉的去培养,而不是硬逼迫孩子做些不想做的事情,孩子不是科学家的料,咱们即使拿菜刀非的让他成为那样的人结果只是两败俱伤。现在的孩子对父母多少有些不满,甚至出现很多杀父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没照顾孩子的感受,没关注孩子的真正需求,只是等到不可遏制时,对孩子拳脚相向,大声呵斥,这令矛盾更加激化了,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转化只是咱们还没找到真正的方法,没摸清孩子的软肋,每个孩子都有其各自的发展轨道,只要让孩子走向正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咱们大人的真善美,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也不会走向歪道德。
在家庭教育中,我比较重视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我认为也不可能犯多大的错误,有了错误我让他自己总结这件事情的坏处和影响,他有时表达的不够完整我再加以深化,时间长了,有必要的时候就进行而不是大声的呵斥,就如昨晚孩子要看动画片,不到9点我困了,他还很有兴趣,我喊了几声,他没反应,我知道肯定入迷了,所以就没再叫,我迷迷糊糊睡着了,他很自觉地关好电视和电灯(开关够不到,他就踩在凳子上)很自觉地睡觉了,这前后也就10分钟左右,如果说我要硬喊他或是强迫时,肯定会闹得不愉快。可能在这种教育下,孩子有个个性,不好管,但我认为只要孩子发展的大方向对,这样可以养成他的独立性格,更好的处理自己的事情。但也有可能会溺爱孩子吧。
三、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代替不了,我经常给我们班的学生说,如果老师替你写作业,你能会了,你能上上大学,我情愿替你,但这样你能会吗?学生自然也知道答案。我经常鼓动学生说你考试的目标是什么,此时不论是好学生还是不好的学生,此时的答案是一致的就是优,我会说光靠老师喊有用吗,要靠谁?靠自己。学习就是自己的义务就像老师来给你们上课一样。
总之要顺其孩子的天性发展而不是事事紧逼,否则会形成一种老鼠见到猫的架势。
又一本书读完了,又一篇读后感出炉了。话说也好久没写东西了,这篇写的出奇的多,好几千字啊。
单看题目,我们就知道,父母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不管有多么高深的道理,多么多的道理,都没这句话来的客观和实际。所以,我一直坚信,父母个人的修养、思想、风格、为人处世、魄力、性格等等的言传身教胜过父母或老师好言相劝的千言万语。
以上的观点是我现在对孩子家教问题的看法,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自己受爸爸和妈妈的影响很深刻。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就有这样一种意识“这个世界有很多的值得我们甚至全世界人们佩服的伟人,可是对我来说我最佩服和敬佩的人就是我的爸爸和妈妈。”在和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自己也会经常说起这句话。
其实,如果你让我一五一十的说说爸爸和妈妈小时候都是怎么教育我们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我从来就不记得爸爸和妈妈有过哪一次,非常正式的给我们上过教育课。
我只知道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爸爸在家里教我认字,结果我学不会,爸爸失去了耐心并带着伤心狠狠的“教训”了我一顿。我的记忆也就停留在爸爸在我屁股上狠狠的扇了一个巴掌。据后来妈妈跟说,屁股上的巴掌一天都没消下去,妈妈因此还和爸爸吵了一架,气得一整天没吃东西。想想,那个时候最伤心的估计是爸爸,因为爸爸心里一定在想,我怎么就那么笨,对我有点失望,有点“恨铁不成钢”。可是,在我的记忆中,爸爸也就仅仅教训了我这一次。没过几天,我就被送进了学校,那本不是一个招生的季节。呵呵,我是“插班生”。我的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开始了。仿佛一眨眼的功夫,我的青葱岁月,往事不堪回首啊!
后来长大了,想想我很奇怪的是,我们做错了事情都会主动的给爸爸和妈妈说,从来就没有像有些孩子仅仅因为打破了一只碗,弄丢了钥匙或者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就惴惴不安不敢给家长说。我很奇怪,我们的勇气都来自哪里?所以,在爸爸妈妈面前我们总是不会觉得因为做错了什么事情感到害怕,而是觉得爸爸妈妈一定很通情达理,只要自己说明原因,爸爸妈妈一定会原谅我们。因此,我相信不管我做了什么事情,身后都会有很强大的爸爸和妈妈支持我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竟然会成长的那么懂事,包括之后我们的弟弟和妹妹。但是,记忆中却没有打和骂。
我曾经很不好意思的在大学卧谈的时候把我觉得最难以启齿的一件事说出来了,至今都觉得小时做的这件事很罪恶。可是说出来以后,竟然也有那么多的同学做过,我们的童年啊,竟然也这样的相似?这件事就是“偷钱”,好像记得是十块钱吧,但是觉得好多好多的钱,好像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因为买完零食以后,老爷爷找给我的零钱我的小手都抓不完的样子。妈妈发现以后,我就赶紧跑,心里害怕极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家很穷的,而且那个时候十元钱已经是很多的钱了。但是没有打和骂,好像记得妈妈就和我一起坐在河边,不记得都跟我讲了什么。但是,那个镜头和画面还模糊的记着,想到这里就泪流满面。我亲爱的妈妈,真的很伟大。
那次“偷钱”事件以后,改变了自己很多。就是现在爸爸和妈妈也一直跟我讲“钱并没有那么重要”,每次都听得我很感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今天啊。但是爸爸和妈妈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挣了很多的钱,至少把我跟弟弟和妹妹养育这么大就已经很不容易,况且我觉得爸爸和妈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最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很懂事,很孝顺,爸爸妈妈也因此很自豪,我也觉得这是爸爸妈妈最成功的地方。
之后,妈妈说钱随便我们花,只要我们需要钱了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直接把钥匙给我们,抽屉里的钱随便我们拿。呵呵呵,很幸福,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实现“财政自由”了哈。之后高中以后要住校的,妹妹初中也去了市区一所不错的学校,也要住校。但是,每次交学费的时候或者平时拿生活费的时候,爸爸妈妈从来也不过问,随便我们拿。神奇的是,就算是爸爸妈妈不过问,我们都会主动的清清楚楚的交代我们拿了多少,用在了什么地方,还剩下多少,最后一定把这个“帐”给兑上。就算平时出去逛街、出去玩、我们都会把这个帐给妈妈算清。妈妈经常说“你们大了,也懂事了,什么事情该做还是不该做,你们自己可以决定了,只要不做让你爹妈丢脸的事情就行。”呵呵呵,我爸爸和妈妈很爱面子的,这一点很深刻。
所以,在我的成长中,也是不缺钱花的人,可是自己从来就没有乱花钱过、浪费过。就是我爸爸和妈妈也都说我很节俭,哈哈哈哈,我是不是也该觉得很自豪呢?我觉得,爸爸妈妈心里也一定很美滋滋的呢。
大三的寒假,最悲催的一年。手机被盗没十天,就丢了三千块,我的生活费啊,很多钱啊。心痛的要死,哭得我江河澎湃。本来不想告诉爸爸妈妈的,不是因为害怕批评,是因为怕爸爸妈妈心疼。可是,还是忍不住说了。结果,那一刻妈妈让我觉得其实挣钱很容易,而且钱也没那么重要,不就是三千块吗。其实,爸爸妈妈挣钱真的很不容易。可是那一刻,妈妈却要我知道,只要几天爸爸和妈妈就可以把这些钱挣回来了。说实话,挣钱哪有那么容易,任何人挣钱都不容易的。我知道爸爸妈妈是在安慰我。宿舍同学问我家长有没有批评我,说了以后,同学都夸我爸爸妈妈。老爸老妈再一次为你们感到自豪。
也是大三的时候,爸爸给我写了一封信,被宿舍同学羡慕、嫉妒加恨啊。看到熟悉的字迹(插一句,爸爸的字很漂亮,我爸爸之前可是画的一手好画的)看到称呼“瑞丽我儿”,就忍不住哭得稀里哗啦,然后赶紧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又一次稀里哗啦。写到这里,我又开始稀里哗啦。在爸爸妈妈面前,我就是那么的没出息,很容易被感动,很容易就哭。
记得小时候,很流行认干爸和干妈。那个时候很羡慕有干爸和干妈的孩子,因为一个孩子有两个爸爸和两个妈妈一定很幸福,一定会得到很多的疼爱,有那么多的人爱自己多好啊。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估计和我奶奶有关。因为奶奶那个时候“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偏偏大伯家两个儿子,都是我堂哥;偏偏我三叔家有个大儿子,是我堂弟。本来只有自己是女孩应该会被疼爱,可是奶奶更爱堂哥和堂弟,往事不堪回首,呵呵呵。
据后来老妈“爆料”,小时候有一位叔叔要认我当干女儿,结果被我爸爸和妈妈坚决拒绝了。这是我上高三那会儿妈妈告诉给我的,我问为什么没答应?妈妈的意思是,那个时候人家门楣光鲜、有头有脸、有钱有地位的,咱们比不起,那个时候咱们家很穷。那一刻,我又狠狠得佩服了爸爸妈妈一次。可是,现在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过那位叔叔家也不错。只是,这位叔叔“喝多了”的时候还会跟我爸爸妈妈说起之前的事情,说我们本来可以成为亲家的。要不是这位叔叔经常“喝多了”的事情,估计爸爸妈妈也不会告诉我这件事。
感觉自己大了以后,特别是开始上大学那一年,爸爸妈妈经常给我“爆料”小时候的事情。听了以后,感觉自己小时候很可爱、现在很感动、听得时候都想哭出来。我很感动爸爸妈妈在我们成长中,每时每刻注入的爱和心血。我也真的很想让爸爸妈妈知道,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最最爱的是爸爸和妈妈,他们很伟大。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很伟大,都值得我们敬佩,养孩子真的不容易,特别是能培养一个很健康的孩子,一个心灵健康的孩子。“成人比成才还要重要”。
爸爸妈妈真的很普通,但是我觉得他们也最勇敢、最坚强、最勤劳、最聪明…。
都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尴尬的年龄,要开始思考家庭、孩子、工作等等各种事情。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一转身,自己就长大了,父母都变苍老了,世界就沧海桑田了。时间这把剑真的很锋利,锐不可当。
我在想,自己身为父母的时候,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爱,又不是溺爱,却如细雨细如声?教,又不是刻意的教,而是润物细无声?管,又不是束缚,而又能自由翱翔?到底怎么做才是“适可而止”?话说回来,知道理论也不一定会做到,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只要孩子能健康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做人,这样再讨论孩子怎样成才才会有意义。
家长也需要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吧,做孩子的老师,更要做孩子的朋友。
爸爸妈妈跟我们说,他们最自豪的事情还有就是我们绝不会撒谎,爸爸妈妈也不允许我们撒谎。所以,爸妈都很信任我们,交给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很放心,我们一定也不会让爸妈失望就是了。
我很庆幸自己有个好爸爸好妈妈,我很庆幸在这么民主、自由的家庭里长大,我很庆幸自己还不至于那么让爸妈失望吧!好吧,以后继续加油!我也要做个好女儿,以后还要做个好妈妈、好老婆、好奶奶、好外婆…妈呀,好多的角色要扮演呢,人这一生真的不容易,也不简单。妈妈经常说“你觉得熬成一个小老婆有那么容易啊?”
呵呵呵,不容易啊,越是年老,越是经历的多,越是有故事,越是有很多的人生感悟,他们可以告诉你很多你还没有经历,但是有可能要经历的事情,会给你讲很多的道理。这也是我比较喜欢和比我年龄大的人交流的原因。
以后我也会变老的,老了以后的我是什么样子呢?我想一定会很慈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