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府领导在开工仪式上的发布会讲话 在开工奠基仪式上的致辞大全

时间:2023-06-01 19:37:55 作者:曹czj 口号大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在开工奠基仪式上的致辞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十月,是流金的岁月,收获的季节,满眼都是硕果累累,扑面而来都是果实飘香,双耳闻听处处捷报频传。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我们相聚在风景秀丽的大别山主峰脚下,隆重举行罗田县河西畈大桥开工奠基仪式。这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盛事,是我镇加快发展步伐,建设旅游重镇的又一喜讯!在此,我代表全镇四万人民向百忙中不辞辛苦前来参加奠基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地欢迎!我们九资河镇位于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中心地带,是省际重点口子镇,闻名全国的“茯苓之乡”。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丰富的药材、木材、蚕桑、石材和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不移的走“强农稳镇、兴工富镇、促商话镇、旅游兴镇”的路子,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经济超常规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严重制约了九资河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处于罗九干线及天堂风景区交汇处的河西畈漫水桥多年来一直阻碍了九资河发展,也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此时刻,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从发展旅游产业高度出发,从解决群众息息相关实际问题出发,在财力十分紧张情况下,毅然决定投资200万元兴建河西畈大桥,解决了广大九资河群众多年的夙愿。

今天,罗田县河西畈大桥工程建设项目已破土动工了。罗田县河西畈大桥位于九资河中部张胜线与罗九线交汇处,是替代此处漫水路面的跨河建设项目。河西畈大桥既是罗九线、张胜西线的必经之地,又是罗田大别山区的主要通道,它的建设为构筑九资河镇全面小康的快速通道,创建九资河“大别山风景区”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它的建成将使罗北山区公路形成一个循环网络,有利于发挥项目的整体效益。在大桥的规划设计的前期筹建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县委、人大、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忘不了以罗县长为首的县领导多次召开督办会,为大桥顺利开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忘不了县人大及时倾听群众呼声,提交议案,跟踪监督,为大桥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我们忘不了县计划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为项目申报以及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费尽了心思。在此,我们向所有倾心关注大桥建设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你们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大桥工程建设,能够一如既往的关心九资河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决心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以赴,通力配合,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协调工作,尽心竭力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努力为大桥建设营造一个宽松的施工建设环境。

最后,衷心祝愿大桥建设工程早日竣工!

谢谢大家!

在开工奠基仪式上的致辞篇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十月,是流金的岁月,收获的季节,满眼都是硕果累累,扑面而来都是果实飘香,双耳闻听处处捷报频传。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我们相聚在风景秀丽的大别山主峰脚下,隆重举行罗田县河西畈大桥开工奠基仪式。这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盛事,是我镇加快发展步伐,建设旅游重镇的又一喜讯!在此,我代表全镇四万人民向百忙中不辞辛苦前来参加奠基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地欢迎! 我们九资河镇位于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中心地带,是省际重点口子镇,闻名全国的“茯苓之乡”。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丰富的药材、木材、蚕桑、石材和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不移的走“强农稳镇、兴工富镇、促商话镇、旅游兴镇”的路子,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经济超常规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严重制约了九资河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处于罗九干线及天堂风景区交汇处的河西畈漫水桥多年来一直阻碍了九资河发展,也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此时刻,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从发展旅游产业高度出发,从解决群众息息相关实际问题出发,在财力十分紧张情况下,毅然决定投资200万元兴建河西畈大桥,解决了广大九资河群众多年的`夙愿。

今天,罗田县河西畈大桥工程建设项目已破土动工了。罗田县河西畈大桥位于九资河中部张胜线与罗九线交汇处,是替代此处漫水路面的跨河建设项目。河西畈大桥既是罗九线、张胜西线的必经之地,又是罗田大别山区的主要通道,它的建设为构筑九资河镇全面小康的快速通道,创建九资河“大别山风景区”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它的建成将使罗北山区公路形成一个循环网络,有利于发挥项目的整体效益。在大桥的规划设计的前期筹建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县委、人大、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我们忘不了以罗县长为首的县领导多次召开督办会,为大桥顺利开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忘不了县人大及时倾听群众呼声,提交议案,跟踪监督,为大桥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我们忘不了县计划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为项目申报以及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费尽了心思。在此,我们向所有倾心关注大桥建设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你们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大桥工程建设,能够一如既往的关心九资河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决心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以赴,通力配合,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协调工作,尽心竭力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努力为大桥建设营造一个宽松的施工建设环境。 最后,衷心祝愿大桥建设工程早日竣工! 谢谢大家!

在开工奠基仪式上的致辞篇三

一、回顾工作,充分肯定成绩

过去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赶超发展极其重要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全市质监系统牢牢抓住质量强市这一主线,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抓重点扎扎实实,抓难点锲而不舍,抓亮点有声有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创新开展质量活动,质量强市建设深入推进

全市质监系统始终以浙江省“全国质量强省示范创建”、温州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创建”和乐清市“全省质量强县示范创建”为抓手,主动承担乐清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牵头综合协调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力创质量强市示范市建设。科学制定《20xx年乐清市质量强市建设行动计划》,对市政府20多个相关部门分解落实温州市政府对我市质量工作考核相关任务。12月,通过了温州市政府督查组对我市质量工作的考核,总分97.5%,列温州市各县(市、区)第二名。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县、镇两级政府质量奖评价体系,进一步扩大镇长质量奖覆盖面。20xx年乐清企业获温州市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评选出乐清市市长质量奖3家,截至目前,全市企业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家,省政府质量奖2家,温州市市长质量奖4家,乐清市市长质量奖9家。柳市镇和北白象镇相继开展了镇长质量奖评选,形成了覆盖国家、省、温州市、乐清市和镇的五级质量奖。完成并发布《20xx年乐清市质量白皮书》,成为全省第一个连续3年发布质量白皮书的县(市、区),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和总体质量状况,科学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全市质量工作。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牵头举办了20xx年“质量月”大型广场宣传和服务活动。共安排11项活动,累计11家单位、2个行业协会和6家企业举办质量知识竞赛等活动,电视、报纸、网络、出租车led等多媒体宣传,氛围浓厚。

(二)充分履行质监职能,服务发展成效显著提升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稳中有升,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全市质监系统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品牌强市、标准强市和质量管理等方面,服务乐清经济发展。

一是围绕产业提升,深化品牌强市建设。坚持不懈以品牌带动,提升企业美誉度。积极实施品牌兴市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改进、质量赶超、质量提升等活动,树立一批质量标杆。20xx年,共新增浙江名牌产品4个,温州名牌产品18个,全市共有47个产品获评为乐清名牌;截至目前,全市获浙江区域名牌2个,温州市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3个;浙江名牌产品45个,温州名牌产品91个,乐清名牌产品130个,名牌数量处于全省各县(市)前列。

二是引导技术创新,推进标准强市建设。坚持深化实施标准引领,提升行业话语权。截至目前,我市规上企业采标率为58%;累计共有3家协会联盟标准获得省局立项并验收,累计奖励金额150万元。20xx年,主导制订国家标准 2项,行业标准4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9项。截至目前,全市企业主导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5项,参与制定570项,已获政府奖励1780万元,制修订标准数量和政府奖励金额名列省内各县(市)前茅。

三是加大质量管理,促进产业升级。在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实行全面监督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工作方式,20xx年确定摩托车乘员头盔和防爆电气产品为重点关注产品,分别开展了质量整治和质量提升工作。同时推进行业自律,修订完善《助力车乘员防护帽》联盟标准。在服务“五水共治”方面,联合市委农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完成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用管材的专项监督抽查10个批次,这是我市第一次对政府公共采购的产品进行监督抽查,也是温州市首次在招投标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

进一步做好对3c认证监管工作,将3c认证监管作为基层日常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强制认证方面,全市有3c证书企业1391家,有效证书26793张,占全省80%以上;全市共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186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12家,是全省许可生产获证企业大市。自愿认证方面,积极指导鼓励企业开展自愿认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目前全市共有2314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其中1666 家企业取得iso9000认证,326家企业取得iso14000认证,166 家企业取得iso18000认证。还有一大批企业获得国际、ul、ce等认证资格。

(三)紧贴民生从严监管,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一是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在监督抽查方面,发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我市总体质量水平的评价、预警、提高作用。20xx年省、温州市级、乐清市本级共监督抽查我市1292家企业生产的1292批次产品,合格1217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4.20%,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其中定期监督抽查共抽查我市547批次产品,合格513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3.78%。均高于温州市考核目标要求。加强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工作,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后处理率100%。20xx年共办理监督抽查不合格后处理135起,其中立案120起,结案102起,罚没款70.58万元。

二是特种设备安全有序。1.重宣传。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三进”活动,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开展集中大篇幅宣传报道5次,印制赠送法律法规宣传读本、视频光盘20xx份,举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班37期,培训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1591人。与北白象镇政府联合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主题宣教年活动,在磐石社区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宣教基地,成为温州地区第一个社区特种设备安全宣教基地。2. 强监管。提请市政府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市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中。截至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特种设备15297台(套),20xx年,全年年度全面检查任务完成率为144%,隐患整治率为96.3%。落实乐清市十大重点领域(特种设备)安全等专项整治。牵头开展船舶修造行业大型起重机械隐患逐台排查,这也是省安委办安全生产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由市安委会颁布《乐清市船舶修造行业停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则》,是国内制定的首个涉及停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则,有效预防事故发生。3. 抓实效。全年特种设备查处案件19起,罚没款65.36万元。加强煤气钢瓶管理,落实气瓶充装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对充装站的监管,探索管理新方法新手段,实行充装登记制度,强制停业不规范充装站2家,有效制止充装“乱象”,加强全市42万只煤气钢瓶检测工作。

三是执法打假持续高压。20xx年以来,开展“蓝剑”系列、“火炼”系列和“质检利剑”等系列8次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6540人次,检查企业(商店)2211家,立案403起,同比增长9.8%,罚没款621.39万元,同比增长34.91%, 捣毁制假窝点17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4起,案件数量和罚没款金额均列温州市各县市首位;深化“大稽查”体制,形成强大执法合力,发挥打假联络室积极作用,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依法依规办理案件现场取证、查封、立案等程序,做到事实清楚、处罚有据。

(四)着力民生改善效能,各项惠民举措落实到位

一是强化认评监管,计量惠民。市质检院实现民生计量“三表”检定能力全覆盖;强化认证计量执法检查,全年共组织开展儿童玩具强制性认证、汽车安检机构等各类民生计量执法检查220家;完成对全市4家出租汽车公司共计963辆出租汽车计价器的强制检定工作,首检合格率为97.8%,整改后合格率100%;完成全市医疗机构在用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共检定计量器具1300件,市级医院合格率为98.3%,镇村级卫生所合格率为92.4%;完成2个农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四统一”工作,新增“四统一”衡器330台件,检定衡器3702台;开展民生计量信息公开工作,全年公布4期共539件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结果等相关信息。

二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助企惠民。推行窗口服务标准化,行政服务标准体系通过验收;取消了小型锅炉房建造设计方案核准和代码证书的年检2项行政审批项目,免除“个转企和二次转型企业”的代码证书办理费用;全面推行即办制,行政审批提速提效,授权的9个事项6个为即办事项,占66.7%,承诺办理时限与法定时限相比,平均提速85.5%;创新服务方式,首次尝试“先证后核”审批模式,完成2家企业当场许可发证,真正实现“零等待”;为34家企业和个人提供送证上门服务,为60余家“农业企业”和“小微型企业”现场办理代码证书,并免除全部的办证费用,做到服务对象“足不出户,证书到家”。

(五)加快检测平台建设,技术支撑夯实有力

1. 推进技术机构建设。总投资1.45亿元的国家工业电器质检中心年初通过基建工程竣工验收,并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资格、计量认证(cma)、机构认可(cal)等资质。于12月6日通过国家级质检中心验收,成为浙江省内首家具备低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能力的国家级技术机构,全市技术机构达到国家级中心1家,省级中心2家,技术能力在全省县级名列前茅;乐清市质检院全年投入270多万元资金,进行实验室改造升级,新增实验室面积440㎡,省电工仪器仪表检验中心实验室达到1000㎡,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好的技术平台支撑,为乐清打造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撑。

2. 深化技术平台服务功能。一是开展技术帮扶。今年,三大技术机构质量帮扶专家组选取电能表、互感器、压力表等行业为主要帮扶对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年帮扶的企业30家,专家授课培训80家次。

二是开放检验检测资源。20xx年,技术机构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共开放了139套设备、20多个试验室,接待民扬集团有限公司、环宇集团等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430多人次,并为12家企业提供免费试验36批次。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于9月12日在乐清国家工业电器质检中心举办“全国检测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启动仪式,这是今年全国“质量月”十一项系列活动之一,是乐清首次承办全国“质量月”相关的大型活动,也是乐清首次承办国家级活动,中央电视台、中新社、凤凰网等国家级媒体都予以采访报道,受到全社会关注,极大提高了乐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技术机构科研项目成果显著。《信息化技术在电器检测实验室的应用》通过验收;参与制修订低压电器国家标准6项;完成省级规程1项,获政府奖励5万元;《红外测温在温升试验中的应用》等16篇论文在国内专业核心期刊发表。

(六)结合路教活动,强化队伍能力提升

今年,全市质监系统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圆满完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抓制度考核。重修订《乐清市质监局制度汇编(试行)》共计18项工作制度(规范),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相应制度予以规范;把赶超发展重点工作等内容写进各科室(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全局工作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责任,量化考核,从而全方位、多层次推动队伍能力提升。二抓执法规范。重阳光执法,严格实施自由裁量权工作,大力推进说理式执法。三抓服务能力。落实市委“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要求,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还多联系2~3家行业协会、5~6家企业,帮助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为村里建设累计争取资金20余万元。开展“一周一夜一村”活动,组织局班子成员到大荆镇的5个村进行夜访,利用晚上时间下村体察民情,了解困难,并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四抓行风建设。重警示教育,邀请市纪委和机关党工委有关讲师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党风廉政教育,集中播放反腐碟片,加强反面典型警示,使反腐倡廉要求能够广为人知,保持警钟长鸣。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所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荣获温州市质监系统“20xx年度质监工作先进集体”、乐清市“六型机关”创建先进单位、乐清市“20xx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质监窗口被评为“20xx年度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荣誉。这是市委市政府、温州市质监局党委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我们全市质监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实干、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向质监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向所有关心支持质监部门工作的上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存在不足,一是质监工作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一定距离。我们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方法不多、渠道不畅、能力不强,质量管理、标准化、品牌、计量、合格评定、检验检测等职能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尚未确立应有的地位;二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依然存在诸多隐患,在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放管治”三位一体的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赶超发展看落实难度系数不够,市委考绩考核千分制总分以0.03分差距屈居二等第一名,着实可惜;基层质监机构办公条件艰苦,没有自有办公楼,影响效益和规范化建设。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二、扎实推进新常态下乐清质监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20xx年是“”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质监工作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市质监工作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一是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提出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全力推进乐清“五市六城”建设,实现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为质量发展提供了许多机遇,全市质监干部必须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二是面临着改革发展的新秩序。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新动向对原有的质监工作是一个很大的调整,体制和机构的改革不以部门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顺应改革潮流,建立完善质监工作新秩序。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无论体制和机构如何改革,质量、标准化、计量、合格评定、认证认可、产品质量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检测等职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不会改变,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同志们质监工作业务水平能力经验仍将大有可为。三是面临着依法治国的新要求。xx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号角,依法治国给质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质监系统要牢牢把握“依法行政、依法执纪、依法办事”工作准则,将法治理念牢牢根植于质监工作各个环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筑我市质监工作“放活”、“善管”、“共治”的新格局。

(一)加快建设质量乐清,全力助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1. 构建“质量乐清”建设的基本框架。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进一步确立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以实施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三强战略”为主要抓手,加快建设“质量乐清”,推动经济社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二是进一步发挥对质量工作的主力军作用,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继续发挥质量发展的主导作用,落实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更好承担起质量建设牵头协调工作。三是认真落实“质量乐清”建设的保障措施,争取增加对质量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强质量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四是提高标准,创造条件以“全国质量强市(县)示范市”创建为目标,切实做好“质量乐清”基础工作。

2. 强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一是不断完善质量建设顶层设计。认真贯彻落实《乐清市质量强市建设规划》,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制定出台《20xx年乐清市质量强市建设行动计划》。按照《浙江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细则》要求,扎实推进四大质量建设工作,争取今年质量工作考核能有更好的成绩。确保20xx年产品质量抽检批次合格率92%以上。积极对接“五市建设”、“六城联创”工作,做好“工业强市”建设相关工作。二是大力促进质量管理创新提升。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奖的导向作用,大力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导入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乐清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深化质量“三强”(强区强业强企)活动。继续推动在质量强镇(区)设立镇长质量奖,扩大质量奖覆盖面。指导虹桥和经济开发区开展镇长质量奖评选。鼓励、指导我市优秀企业申报上级政府质量奖,争取能够获得温州市市长质量奖或浙江省政府质量奖甚至中国质量奖。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推行精益生产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积极推动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精心组织面向社会公开的中小学质量教育实践活动,扩大质量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力。三是努力推动质量信息共用共享。进一步加大质量宣传力度,继续办好“乐清质量技术监督门户网站”和刊物,加快社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市民监督团,完善产品质量“红黑榜”制度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发布制度,加快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报告》主动发布制度,促进质量信用信息在金融、保险等领域的运用,努力以市场机制和社会舆论倒逼产品质量诚信机制建设,倒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快构建质量共治格局。

3. 继续深化“标准强市”建设。一是统筹构建“大标准”工作格局。争取出台进一步加强我市标准化工作的有关意见,完善标准化工作推进激励政策。突出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地方标准规范的制定,切实抓好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引导更多行业开展块状产业标准化试点。更加注重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探索改革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切实提高标准实施水平。二是大力推进标准提升工程。紧紧围绕“四换三名”工程实施标准提升工程,加强“规上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统计分析指导工作,力争采标率达到60%以上。推动工业与信息化融合,推动“机器换人”。

4. 切实加强“品牌强市”建设。开展“浙江制造”品牌攻坚战。确定一批培育企业,争取参加“浙江制造”品牌训练营活动。主动介入“浙江制造”认证目录工作,争取将低压电器产品纳入第一批“浙江制造”认证产品目录。大胆探索改革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机构参与认证认可、名牌推荐评定等工作。以我市低压电器为重点,发挥行业协会、标技委、龙头企业的作用,入选更多“浙江制造”产品,为乐清制造跻身“浙江制造”高端品牌群体奠定基础。力争更多的企业、行业协会获得温州名牌产品、浙江名牌产品、优质产品示范区、区域名牌等荣誉称号。

(二)创新实施监管举措,着力构建质量安全防控体系

1. 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加强质量风险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研判、风险信息预警发布和重大风险信息快报机制,在我市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在龙头企业探索建立风险信息直报点制度,切实提升高风险产品、重要消费品的风险监控能力。同时,建立向市政府和监管部门通报监督抽查信息和执法信息制度,探索建立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约谈属地政府负责人制度。继续实施abcd分类监管,加大对cd类企业监督和整治。二是完善市场反溯机制。进一步突出产品质量评价规则中的安全性指标,积极发挥监督抽查查找和发现不合格产品的功能,做好定期监督抽查和专项监督抽查工作。完善实施产品质量市场反溯机制,进一步加大市场买样检测力度,市场买样在定期监督抽查、专项监督抽查中的占比分别不低于5%和10%,提高监督抽查的精准度。改进监督抽查结果发布方式,通过新闻通稿、发布会等形式,提高监督抽查结果发布的影响力,确保抽检合格率达到温州市质量考核要求。三是突出重点领域监管。强化食品相关产品、许可准入产品、强制性认证产品、有机产品、絮用纤维制品等重点产品的监管工作,切实防止重大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贯彻实施《浙江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深化“民用三表”、“医用三源”、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等民生领域重点类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受检率要达到96%以上。继续开展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校准,着力提高医疗等民生领域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的检定率。加大商品定量包装和能效标识的监管力度,维护市场公平。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认证,加强重点行业能源计量和能耗限额标准的监督检查,强化能效标识监督检查,全面完成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审查工作。

2. 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一是深化隐患治理。全面实施新《特种设备目录》,开展数据梳理和清理,严格按照新《目录》开展工作,确保监管不越位、不空位。督促使用单位开展自查自纠,促进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强化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设备的现场安全监察,加大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的常态化检查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决打击“三非两超”违法行为,实现生产、使用两个领域的全面整规提升。二是强化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十大重点领域”安全整治专项行动,以液氨制冷在内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整治、电梯安装维保环节专项整治、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专项整治等为重点,严厉打击特种设备经营、管理和使用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改善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同时,完善特种设备应急联动预案,深化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开展应急响应演练。科学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并做好落实。三是创新监察机制。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镇(街道)特种设备安全巡查和质监、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检查常态化。积极实施分类监管,严格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探索施行特种设备资源条件智能监管,推进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全年计划完成8家企业。继续大力推进在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实行充装记录,全面落实可追溯机制,严格监管充装行为。完善实施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及稽查联动。

3. 完善稽查执法打假运作体系。一是探索实施稽查执法新模式。按照分级执法和指导执法新要求,优化大稽查手段,主动改变稽查方式,更加注重指导执法、监督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协作机制,发挥好执法“利剑”作用,共同构建“大稽查”工作格局。创新案件查办分离机制,打破地方保护、克服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探索执法压力传导机制,深入实施跨区域案件办理,完善大要案报告和督查督办制度。二是不断提升规范执法新水平。围绕建设“法治质监”,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探索建立质监部门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制度和风险评估机制。深入实施说理式执法、首查整改告知、行政处罚约谈等制度,推行执法案件网上办理,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组织开展优秀执法案卷评比,推进公正阳光执法。深入开展质监法律知识宣传“五上六进”活动,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宣传工作。三是着力构建执法打假新态势。组织开展“蓝剑”、“火炼”、“质检利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强化民生重点领域执法打假,强化大要案查处,不断提高执法打假的社会公信力和震慑力。探索电子商务执法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质量线下查处,实现“网上发现、追溯源头、落地查处、端掉窝点”目的。开展技术执法和综合执法,进一步提高检查频次和查处力度,争取办成几个社会影响大、群众口碑好的案件,全面扩大质监的打假威慑力及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完善打假联络室制度,加强与名优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联手打假。

(三)精准打造惠民平台,大力提升质量公共服务水平

1. 拓展质监公共服务平台应用。一是做大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结合我市行政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的需求,以“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标准信息库”为支撑,进一步完善建立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市企业提供“点对点”式的标准检索、标准跟踪、标准信息报送等服务,切实提高标准化管理和应用水平。二是做优行政审批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质监审批窗口服务建设,健全网上审批系统,逐步推行电子认证,实现全程在线办理。对部分计量标准、计量器具制造推行“先证后核”的当场许可模式,实现“零等待”。继续开展多证联办工作,推行“缺件承诺”审批和证书免费邮寄服务,提高审批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推行行政审批预约和送证上门服务,让企业“足不出户、证书到家”。

2. 提升检验检测技术平台服务。一是强化公共技术服务支撑。继续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发挥好已建的1个国家中心、2个省级中心检测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检验检测机构科研力度。推动技术机构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强化检验市场、认证市场监管。国家工业电器质检中心确保今年获得3c认证检测资质。市质检院完成实验室改造升级,做好在市府1101工程实验室的基建扩建工作,进一步拓宽质检领域。二是深化实验室社会开放活动。依托检测机构技术优势,扩大开放实验室的专业领域和区域覆盖面,探索建立社会公益性长效服务机制,切实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助力度,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提供检测实验平台,着力打造开放实验室服务品牌。

3. 全力做好惠民利企实事。一是开展“民生计量入千家”活动。在集贸市场等十大领域开展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核心的诚信计量活动,新创20家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定期组织全市计量进社区惠民服务活动,开展血压计、人体秤等日常计量器具免费检定、修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感受到计量带来的实惠。二是开展“质量专家企业行”活动。根据企业类型的不同,遴选对应专业的专家,组建3支质量技术帮扶队,深入企业开展现场办公,通过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帮助解决我市小微企业在名牌培育、质量管理、节能降耗、应对技术壁垒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为企业免费提供“浙江制造”标准、最新技术法规宣贯、条码知识等培训。三是开展“计量保民生”活动。以打击计量违法行为为重点,在充装液化气、餐饮、珠宝金银、交通执法等行业开展计量专项检查,维护正常的市场计量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关乎你我他”活动。联合相关部门,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宣传,通过举办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知识宣讲,免费发放安全读本,增强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学校学生安全意识,提升防范能力。

三、进一步改作风,全面加强质监队伍自身建设

1. 深化正风肃纪。巩固和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抓好“四风”整改,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把治标和治本、惩治和预防贯穿于反腐倡廉全过程,切实加强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关键行为的监督约束,创造清正廉洁、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作风建设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抓下去。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和“六项禁令”,要始终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筑牢反腐倡廉防线,我们既要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更重要的是不出事,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清正带动队伍的清正。

2. 构建和谐质监。以“六型机关”、文明单位、“四好科室”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和谐质监”建设。继续把“万人评机关科室和基层站所(办事窗口)”作为机关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针对评议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总结整改提高,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督查指导,整合资源力量,争创群众满意科室(站所)。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发挥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增强质监部门凝聚力。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工作中的作用。

3. 大力推进质监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道德讲堂”、“质监论坛”等活动为载体,丰富和践行“质为先、法为纲、民为本”的质监核心价值体系。完善质监门户网站建设,夯实法治质监基础,强化法制宣传,加强预防化解行政争议,加大依法公开和行政行为监督指导力度,落实学法考试考核制度,确保质监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内运行。

4. 深化平安综治建设。进一步夯实平安综治“双基”工程,健全完善情况报告、资料台帐、工作例会、检查考评等工作机制,规范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应急联动值班制度,着力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5. 做好干部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邀请省计量院、省局、市局专家开展法制、计量、标准、质量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稽查等方面轮训,提升干部业务素质,打造学习型质监干部队伍。

6. 深入推进“四单一网”,全面落实质监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构建运行流程动态调整机制,做到程序到位、责任到位。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实施说理式执法、首查整改告知、行政处罚约谈等制度,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进公正阳光执法。

7. 全力做好“赶超发展看落实”重点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我局实际,科学制订目标任务,主动衔接考绩考核机制,自加压力、敢于争先、追求卓越,明确时间节点,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措施,强势推进,狠抓落实,确保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8. 适应机构改革新局面,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完善机构改革后质监工作新秩序。优化考核机制,简化考核方式和内容,积极转变管理方式,突出对直属事业单位和基层质监站所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着重抓好业务指导。注重维护质监职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接下来的机构如何改革,岗位如何调整,我们全市质监系统干部职工一定要服从组织安排,坚守岗位,做到队伍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断,切记“有为才有位”,“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的挑战。

同志们,质量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新常态格局下质量发展新的战略任务。希望全市质监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信心决心,坚持苦干实干,顺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全面助推我市“五市六城”建设,为实现有质量的赶超发展战略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在开工奠基仪式上的致辞篇四

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今天召开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全国、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全市档案工作,研究部署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20xx年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市委、市委秘书长张歌莺同志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市档案局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xx年全市档案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档案工作高开高走,多点发力,超常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先后获得了“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全国最美档案馆”和省、市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实现了“”完美收官和历史性跨越,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全市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为推动中央、省委政策落地生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周霁亲自签批将档案工作纳入市委大督查范围,市政府首次将“加快推进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写入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加强督办,市领导先后13次对档案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市委办、市政府办首次组成督查组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市委首次将档案工作纳入市直单位20xx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将档案达标先进纳入全市机关奖励性补贴发放范围,由市财政统筹规范发放,为档案工作提供强大政策支撑。市档案局召开“十个专项”专题工作会议,举办档案政策解读班,编制《政策汇编》、《年度档案工作手册》,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档案新馆建设进一步加快,馆库建设投资2121万元,比上年增长22.8%,“”期间累计达到11444万元。建成档案新馆1家,全市馆库面积达到28548㎡,新增5800㎡,较上年和“”分别增长25.5%、220%,投资和面积均呈放量增长态势;档案项目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市达到505.3万元,新增156.3万元,较上年和“”末分别增长45%、196%。实施档案项目驱动战略,制定《档案工作项目管理办法》、《十堰市档案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设置多个奖项,多项表彰,激发全市档案干部竞进作为、奋力争先的工作激情。

(二)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启动“记录十堰”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工程,征集郧阳籍哲学家杨献珍、作家梅洁、画家罗国士、科学家邓子新、外交官罗开富等名人档案1973件,并对这批珍贵档案进行仿真复制,市委、市政府专门为著名作家梅洁举行档案捐赠仪式;从中央第一历史档案馆仿真征集回清代御批奏折档案60件,将馆藏档案最早年代提前了100多年;与襄阳市档案馆签订馆际交流战略合作协议,对襄郧合并时期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征集实体档案2953卷,264796幅面进馆,填补了断档期馆藏空白;开展最美家庭、美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山碑文档案资源征集,共征集档案216卷、417件;争取档案征集资金投入一年达200余万元,为其他年份的6倍以上。全市各级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总量达到117万卷,新增8.4万卷,较上年和“”末分别增长7.8%和122%,实施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工程仅一年即获得档案征集的全面丰收,开创了十堰档案征集的历史先河。

(三)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拓展。实施数字化倍增计划,对县市区档案数字化实施设备扶持、考核奖励等特殊政策,强力推进县级馆藏档案数字化。全市各级档案馆原文扫描从零起步,一年一个台阶,达到2374.7万幅面,新增870.5万幅面,完成率达80%,较上年和“”末分别增长57.9%和1087.3%,其中,十堰市、茅箭区、张湾区馆藏档案数字化已全面完成,全市有望在20xx年全面实现存量档案数字化,为开展县级数字档案馆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20xx年12月,市档案馆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测评,成为全国首批、中西部首家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工作在全省一枝独秀、遥遥领先。

(四)依法管理进一步加强。开展经常性档案执法检查和宣传,全市依法治档工作,通过了省档案局和市“六五”普法检查验收;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连续四年列入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内容,2个县市区成功创建成省级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总数达到6家;三个县成功创建省级中小学档案教育基地, 国家一级、二级档案馆分别达到1家和6家;在丹江口市召开全省土地确权档案工作现场会并推广我市工作经验;精准扶贫、“五城联创”等重大专项活动档案及时跟进取得实效;对42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了档案登记,8个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档案验收;开展社区网格化、安全生产监督等“服务档案”示范点创建活动;开展档案达标先进单位、先进系统“双创”系列创建活动,全市机关企事业档案目标管理省特级(3a)单位达到153家、省一级(aa) 达到 372家、省二级(a) 达到242家,档案等级管理一级以上比率较上年和“”分别增长66.7%、157.4%,创建数量是前四年总和,等级结构明显优化;市档案、公安等11个系统,率先开展档案先进系统创建活动,档案部门实现了市县两级省特级创建满堂红。

(五)服务方式进一步转型。以贴近中心、贴近社会、贴近群众为追求,成功举办“家教·家训·家风—家庭档案巡回展”“武当山碑刻档案专题展”等8个专题展;拍摄《转型跨越进行时—“”十堰市档案工作回眸》、《兰台花香沁车城》等专题片;公开出版《武当山碑文鉴赏》、《创新·跨越—“”十堰市档案工作论文集》,内部出版《梅洁档案汇编》、《黄埔军校在十堰》、《十堰档案年鉴》等书籍并撰写资政报告,开发制作了《武当山碑刻竹简》、《武当山石刻碑文拓本仿真画轴》等文化产品,共出版书籍15本、110余万字、3700多幅面,出版数量井喷式增长。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石刻碑文档案资源整合及公共服务利用》、《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疾控档案资源整合及服务利用》等科技项目,主动为全市大局服务;召开档案工作新闻发布会、举办领导访谈、公布珍贵档案、开设宣传专栏、利用互联网+推送等手段,保持微博、微信同步更新,推动宣传服务转型升级,十堰信息网被省档案局授予全省唯一“网站建设特别奖”;增设微信公众号、wifi网络查询等多项先进便捷的服务,档案查阅大厅被授予市“十佳窗口”荣誉称号,中国档案报专题宣传十堰“最美档案馆”的先进事迹。

(六)作风建设进一步提质。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扎实开展比学习、比作风、比奉献、争先进的“三比一争”创建活动,树立郧西县档案局徐峰等四名同志为档案工作标兵,在全市档案系统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我局标兵胡晶同志,获得全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开展市级“百名”优秀档案人才工程建设,获得优秀管理者和业务能手人数在全省最多。开展档案学术交流活动,征集论文138篇,3项课题获优秀档案科技成果奖,13篇论文获省以上奖励;参加省以上档案学术交流5次,我局《目标化管理在档案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获得20xx年全国青年档案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并收入中国档案学会主编的《新形势下档案事业的全面深化改革》学术论文集;《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探索实践与思考》,获得第四届中国档案职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并在大会作交流发言;首次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武当山碑刻档案保护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全市档案工作者改革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二、“十三五”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思路

(一)发展机遇和努力方向

综合评估“十三五”面临的形势,档案事业仍处在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一是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发展更加重视。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为加快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国家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为依法治档提供了强有力的工作支撑,档案工作依法治理、科学发展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二是档案事业发展支持政策更加有力。“十三五”时期,国家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档案馆建设支持计划,启动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资金投入大幅增加,将有力支持地方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建设。三是档案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过“”时期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档案建设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档案事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更加牢固,档案资源建设全面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超常推进,档案干部队伍素质普遍提高,为我市档案工作迈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档案事业发展舞台更加宽阔。随着中央“四个全面”、依法治国等重大战略决策的落地,以及市委、市政府区域性城市建设和“两个走在前列”总目标、“一城两带”发展战略和构建“一核多支点”格局的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精准扶贫、生态示范区、“五城联创”等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给档案工作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五是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需求更加旺盛。伴随档案形态和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档案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档案工作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跨越,人民群众与档案的紧密度日益提升,新形势下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成为档案工作的核心使命和档案工作者的主要职责。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观念转变、管理变革、技术转型和服务创新来适应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推进档案工作提质增效,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以创新转型、多元开放、文化传承、留史存真、全民共享作为努力方向。创新转型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档案事业发展核心位置,夯实档案事业转型发展的康庄大道。 多元开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将档案馆从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转变为公共信息平台和区域形象窗口,推动档案资源多元化建设。文化传承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母资源” 贮存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的基本功能,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留史存真是档案工作的本质属性。全面、客观、准确地记录历史,以史铸魂,为国写史、为民立传,存史资政,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推动档案事业发展,为我市“内修人文、外修生态”提供档案支撑。全民共享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构筑信息化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平台,提供档案服务,推送档案文化,共享档案资源。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根据“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我们提出“十三五”十堰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中央、省市委两办《意见》的总体部署,以建设“全国特色、全省前列、区域引领”的湖北档案强市为目标,以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安全体系建设为核心,全面实现档案资源建设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档案管理利用由封闭型向信息化转变、档案功能由政务型向社会化转变,在全省率先建成现代化档案保管中心、档案数据中心、档案服务利用中心,构建现代档案工作格局,实现档案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把十堰建设成为鄂豫陕渝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十三五”时期十堰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五个档案”(实力档案、数字档案、法治档案、人才档案、服务档案)建设,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适应、为全面深化改革、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两个走在前列”提供有效服务的档案事业发展体系,基本实现以安全管理为基础、以依法治理为手段、以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市档案工作重点从六个方面着力突破:一是突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抢抓国家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机遇,争资金、快落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现档案安全保管高效化。二是突出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开展“记录十堰”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达到180万卷,市档案馆接收档案18万卷,馆藏档案总量达到50万卷,民生档案达到60%以上,开展馆与馆、馆与部门、馆与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合作,实现档案资源建设多元化。三是突出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市县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完成率达到100%,全部建成示范数字档案馆;市县两级50%以上机关单位建成数字档案室;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的融合进程,利用“互联网+”探索档案为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的新方式、新通道,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四是突出档案文化精品建设,全面加强档案资政、便民服务,推出一批影响力大、权威性强的档案文化产品,建立完善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服务体系,实现档案利用便捷化。五是突出档案系列创建,深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及其他社会组织档案形成管理,持续开展机关档案达标先进单位、先进系统“双创”工作,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六是突出档案人才建设,实行促进科学发展的档案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档案人才成长环境。继续实施“十百千”档案人才计划,力争档案工作专家、优秀管理者和专业技术能手三支队伍人数达到100人;全市组织档案人员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实现档案人才队伍专业化。

三、20xx年全市档案工作安排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明确任务,科学谋划,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其工作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xx届五中全会和系列讲话及国家、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两办《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十堰市档案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继续实施“1333”行动计划,即:以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一条主线,突出档案馆库、档案资源、档案信息化三大建设,抓好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文化精品、优秀档案人才三大工程,开展“记住乡愁”—十堰特色人文乡村档案征集、档案达标系列创建、“三比一争”机关建设(比学习、比作风、比奉献、争先进)三项活动,明确新任务,创新新举措,推进档案工作提质增效,为“十三五”档案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为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新贡献。

(一)围绕“一条主线”,做好融入文章。围绕“十三五”开局,重点做好“一编制三融入”工作。“一编制”即编制好档案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谋划档案事业发展蓝图。主要从档案法治建设、资源体系建设,服务利用、信息化、安全保障、人才队伍6个方面形成符合实际、科学准确的规划意见,为今后五年发展确定行动路线图。“三融入”即争取将档案事业融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服务经济社会大局中实现档案事业跨越发展;争取将档案法治建设融入全市依法治理和普法教育之中,启动档案系统“七五”普法工作,联合人大法工委、法制办开展法治宣传、执法检查、法治先进单位创建、“法律六进”、法治培训五项活动,推动以法治档工作取得新进展;争取将档案工作融入市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共性工作目标,与全市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督办、同考核;发挥档案奖励性工资政策撬动作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上水平。

(二)明确“三个加强”,做好实力文章。重点做好“三个加强”。一是加强档案新馆建设。把握国家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机遇,扎实推进档案新馆建设。我市列入中央“”规划的6个县市区,要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列入“十三五”规划的郧阳区、竹溪县要迅速开工。未列入规划的茅箭区,要抓住今年规划调整的难得机遇,积极争取档案馆建设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并投入使用。要进一步强化档案安全管理,配齐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从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把档案安全防范体系建设落到实处。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进一步控制档案馆安全风险。二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9、10号令,把到期应进馆档案包括电子档案,按要求及时接收进馆,市县两级档案馆接收进馆档案分别不少于3万卷、1万卷。切实提高专业档案、民生档案馆藏比重,建立社区人口管理、困难家庭和低保对象档案;抓好民生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优先对人口、婚姻、房产、社保、劳模、知青等民生档案进行整理、编目、开放。建立十堰档案特藏库,改善地方特色珍贵档案保管条件。三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各县市区全面完成馆藏文书档案数字化任务;进一步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文档一体化,实现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全程监管、集中保存;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新馆建成单位,要按照《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的要求,积极准备数字档案馆测评相关工作,市直新建数字档案室10个;市档案馆要着手规划建设市县数字档案互联互通平台,努力实现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探索建立十堰毗邻地区区域性档案数据管理保护中心,构建档案大数据;继续做好本单位网站建设、信息发布及归档工作。

(三)实施“三大工程”,做好创新文章。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是开展“记录十堰”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加大城市记忆、红色记忆、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区域特色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优质档案资源建设力度,继续组织方言档案、名人档案、非遗档案、红色历史档案接收进馆工作,丰富馆藏资源,优化资源结构;探索建立十堰地方专题特色档案馆,打造十堰特色档案品牌,提升十堰人文知名度;要以实施中央支持专项为契机,扎实开展建国前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任务;积极开展湖北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力争产生一批省级档案文化遗产。二是开展档案文化精品建设,多种形式推介档案精品,厚植档案文化,举办“名人档案进校园”、“非遗档案与你相伴”、“老档案·新印象—新征集特色档案”等专题展览;出版《武当山碑文选注》、《十堰影响中国十件大事》、《十堰名人档案》等系列编研成果,推出一批十堰地方特色档案文化产品;主攻新型媒体,着力打造开发利用工作升级版,通过自办网站、媒体合作、《读档》等省以上档案媒介宣传等途径,扩大十堰档案文化知晓度、美誉度。三是开展人才强档工程建设,启动技术人才成长项目,通过挂职学习,培训交流等形式,提高业务素质;评选优秀人才,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

(四)开展“三项活动”,做好服务文章。一是开展“记住乡愁”十堰特色人文乡村档案征集活动,围绕十堰农村风土人情、乡贤名士、地域文化,征集乡村特色档案,在此基础上编辑《记住乡愁》—十堰特色人文乡村档案汇编。二是开展“双创建双示范一巩固”活动,以档案达标先进单位、档案达标先进系统创建为龙头,开展档案系列达标创建活动。开展精准扶贫档案建设示范村建设,为全市精准扶贫服务;开展南水北调、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等“服务档案”主题示范点建设,为全市发展大局服务;组织创建单位开展“回头看”,深化创建内涵,巩固创建成果。三是开展“三比一争”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在全市档案系统开展比学习、比作风、比奉献、争先进的创建活动,拟定科室及个人考核指标,建立个人业绩档案,做到“五个一”,即:每人每周一篇信息,一年一篇论文或读档故事,牵头一项创新性工作,取得一项创新性成果,得到一项省级荣誉,晒工作,晒业绩,进位次,通过明确任务、分解到人,分步推进、销号落实,科学考核、激励先行等举措,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努力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工作局面。

同志们,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完美收官标志着新起点的开始。让我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勇于争先,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档案工作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三五”我市档案事业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大家。

在开工奠基仪式上的致辞篇五

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今天召开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全国、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全市档案工作,研究部署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20xx年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市委、市委秘书长张歌莺同志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市档案局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xx年全市档案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档案工作高开高走,多点发力,超常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先后获得了“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全国最美档案馆”和省、市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实现了“”完美收官和历史性跨越,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全市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为推动中央、省委政策落地生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周霁亲自签批将档案工作纳入市委大督查范围,市政府首次将“加快推进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写入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加强督办,市领导先后13次对档案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市委办、市政府办首次组成督查组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市委首次将档案工作纳入市直单位20xx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将档案达标先进纳入全市机关奖励性补贴发放范围,由市财政统筹规范发放,为档案工作提供强大政策支撑。市档案局召开“十个专项”专题工作会议,举办档案政策解读班,编制《政策汇编》、《年度档案工作手册》,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档案新馆建设进一步加快,馆库建设投资2121万元,比上年增长22.8%,“”期间累计达到11444万元。建成档案新馆1家,全市馆库面积达到28548㎡,新增5800㎡,较上年和“”分别增长25.5%、220%,投资和面积均呈放量增长态势;档案项目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市达到505.3万元,新增156.3万元,较上年和“”末分别增长45%、196%。实施档案项目驱动战略,制定《档案工作项目管理办法》、《十堰市档案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设置多个奖项,多项表彰,激发全市档案干部竞进作为、奋力争先的工作激情。

(二)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启动“记录十堰”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工程,征集郧阳籍哲学家杨献珍、作家梅洁、画家罗国士、科学家邓子新、外交官罗开富等名人档案1973件,并对这批珍贵档案进行仿真复制,市委、市政府专门为著名作家梅洁举行档案捐赠仪式;从中央第一历史档案馆仿真征集回清代御批奏折档案60件,将馆藏档案最早年代提前了100多年;与襄阳市档案馆签订馆际交流战略合作协议,对襄郧合并时期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征集实体档案2953卷,264796幅面进馆,填补了断档期馆藏空白;开展最美家庭、美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山碑文档案资源征集,共征集档案216卷、417件;争取档案征集资金投入一年达200余万元,为其他年份的6倍以上。全市各级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总量达到117万卷,新增8.4万卷,较上年和“”末分别增长7.8%和122%,实施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工程仅一年即获得档案征集的全面丰收,开创了十堰档案征集的历史先河。

(三)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拓展。实施数字化倍增计划,对县市区档案数字化实施设备扶持、考核奖励等特殊政策,强力推进县级馆藏档案数字化。全市各级档案馆原文扫描从零起步,一年一个台阶,达到2374.7万幅面,新增870.5万幅面,完成率达80%,较上年和“”末分别增长57.9%和1087.3%,其中,十堰市、茅箭区、张湾区馆藏档案数字化已全面完成,全市有望在20xx年全面实现存量档案数字化,为开展县级数字档案馆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20xx年12月,市档案馆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测评,成为全国首批、中西部首家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工作在全省一枝独秀、遥遥领先。

(四)依法管理进一步加强。开展经常性档案执法检查和宣传,全市依法治档工作,通过了省档案局和市“六五”普法检查验收;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连续四年列入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内容,2个县市区成功创建成省级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总数达到6家;三个县成功创建省级中小学档案教育基地, 国家一级、二级档案馆分别达到1家和6家;在丹江口市召开全省土地确权档案工作现场会并推广我市工作经验;精准扶贫、“五城联创”等重大专项活动档案及时跟进取得实效;对42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了档案登记,8个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档案验收;开展社区网格化、安全生产监督等“服务档案”示范点创建活动;开展档案达标先进单位、先进系统“双创”系列创建活动,全市机关企事业档案目标管理省特级(3a)单位达到153家、省一级(aa) 达到 372家、省二级(a) 达到242家,档案等级管理一级以上比率较上年和“”分别增长66.7%、157.4%,创建数量是前四年总和,等级结构明显优化;市档案、公安等11个系统,率先开展档案先进系统创建活动,档案部门实现了市县两级省特级创建满堂红。

(五)服务方式进一步转型。以贴近中心、贴近社会、贴近群众为追求,成功举办“家教·家训·家风—家庭档案巡回展”“武当山碑刻档案专题展”等8个专题展;拍摄《转型跨越进行时—“”十堰市档案工作回眸》、《兰台花香沁车城》等专题片;公开出版《武当山碑文鉴赏》、《创新·跨越—“”十堰市档案工作论文集》,内部出版《梅洁档案汇编》、《黄埔军校在十堰》、《十堰档案年鉴》等书籍并撰写资政报告,开发制作了《武当山碑刻竹简》、《武当山石刻碑文拓本仿真画轴》等文化产品,共出版书籍15本、110余万字、3700多幅面,出版数量井喷式增长。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石刻碑文档案资源整合及公共服务利用》、《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疾控档案资源整合及服务利用》等科技项目,主动为全市大局服务;召开档案工作新闻发布会、举办领导访谈、公布珍贵档案、开设宣传专栏、利用互联网+推送等手段,保持微博、微信同步更新,推动宣传服务转型升级,十堰信息网被省档案局授予全省唯一“网站建设特别奖”;增设微信公众号、wifi网络查询等多项先进便捷的服务,档案查阅大厅被授予市“十佳窗口”荣誉称号,中国档案报专题宣传十堰“最美档案馆”的先进事迹。

(六)作风建设进一步提质。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扎实开展比学习、比作风、比奉献、争先进的“三比一争”创建活动,树立郧西县档案局徐峰等四名同志为档案工作标兵,在全市档案系统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我局标兵胡晶同志,获得全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开展市级“百名”优秀档案人才工程建设,获得优秀管理者和业务能手人数在全省最多。开展档案学术交流活动,征集论文138篇,3项课题获优秀档案科技成果奖,13篇论文获省以上奖励;参加省以上档案学术交流5次,我局《目标化管理在档案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获得20xx年全国青年档案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并收入中国档案学会主编的《新形势下档案事业的全面深化改革》学术论文集;《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探索实践与思考》,获得第四届中国档案职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并在大会作交流发言;首次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武当山碑刻档案保护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全市档案工作者改革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二、“十三五”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思路

(一)发展机遇和努力方向

综合评估“十三五”面临的形势,档案事业仍处在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一是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发展更加重视。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为加快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国家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为依法治档提供了强有力的工作支撑,档案工作依法治理、科学发展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二是档案事业发展支持政策更加有力。“十三五”时期,国家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档案馆建设支持计划,启动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资金投入大幅增加,将有力支持地方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建设。三是档案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过“”时期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档案建设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档案事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更加牢固,档案资源建设全面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超常推进,档案干部队伍素质普遍提高,为我市档案工作迈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档案事业发展舞台更加宽阔。随着中央“四个全面”、依法治国等重大战略决策的落地,以及市委、市政府区域性城市建设和“两个走在前列”总目标、“一城两带”发展战略和构建“一核多支点”格局的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精准扶贫、生态示范区、“五城联创”等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给档案工作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五是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需求更加旺盛。伴随档案形态和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档案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档案工作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跨越,人民群众与档案的紧密度日益提升,新形势下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成为档案工作的核心使命和档案工作者的主要职责。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观念转变、管理变革、技术转型和服务创新来适应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推进档案工作提质增效,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以创新转型、多元开放、文化传承、留史存真、全民共享作为努力方向。创新转型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档案事业发展核心位置,夯实档案事业转型发展的康庄大道。 多元开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将档案馆从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转变为公共信息平台和区域形象窗口,推动档案资源多元化建设。文化传承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母资源” 贮存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的基本功能,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留史存真是档案工作的本质属性。全面、客观、准确地记录历史,以史铸魂,为国写史、为民立传,存史资政,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推动档案事业发展,为我市“内修人文、外修生态”提供档案支撑。全民共享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构筑信息化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平台,提供档案服务,推送档案文化,共享档案资源。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根据“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我们提出“十三五”十堰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中央、省市委两办《意见》的总体部署,以建设“全国特色、全省前列、区域引领”的湖北档案强市为目标,以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安全体系建设为核心,全面实现档案资源建设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档案管理利用由封闭型向信息化转变、档案功能由政务型向社会化转变,在全省率先建成现代化档案保管中心、档案数据中心、档案服务利用中心,构建现代档案工作格局,实现档案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把十堰建设成为鄂豫陕渝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十三五”时期十堰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五个档案”(实力档案、数字档案、法治档案、人才档案、服务档案)建设,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适应、为全面深化改革、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两个走在前列”提供有效服务的档案事业发展体系,基本实现以安全管理为基础、以依法治理为手段、以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市档案工作重点从六个方面着力突破:一是突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抢抓国家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机遇,争资金、快落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现档案安全保管高效化。二是突出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开展“记录十堰”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达到180万卷,市档案馆接收档案18万卷,馆藏档案总量达到50万卷,民生档案达到60%以上,开展馆与馆、馆与部门、馆与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合作,实现档案资源建设多元化。三是突出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市县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完成率达到100%,全部建成示范数字档案馆;市县两级50%以上机关单位建成数字档案室;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的融合进程,利用“互联网+”探索档案为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的新方式、新通道,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四是突出档案文化精品建设,全面加强档案资政、便民服务,推出一批影响力大、权威性强的档案文化产品,建立完善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服务体系,实现档案利用便捷化。五是突出档案系列创建,深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及其他社会组织档案形成管理,持续开展机关档案达标先进单位、先进系统“双创”工作,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六是突出档案人才建设,实行促进科学发展的档案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档案人才成长环境。继续实施“十百千”档案人才计划,力争档案工作专家、优秀管理者和专业技术能手三支队伍人数达到100人;全市组织档案人员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实现档案人才队伍专业化。

三、20xx年全市档案工作安排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明确任务,科学谋划,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其工作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xx届五中全会和系列讲话及国家、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两办《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十堰市档案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继续实施“1333”行动计划,即:以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一条主线,突出档案馆库、档案资源、档案信息化三大建设,抓好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文化精品、优秀档案人才三大工程,开展“记住乡愁”—十堰特色人文乡村档案征集、档案达标系列创建、“三比一争”机关建设(比学习、比作风、比奉献、争先进)三项活动,明确新任务,创新新举措,推进档案工作提质增效,为“十三五”档案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为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新贡献。

(一)围绕“一条主线”,做好融入文章。围绕“十三五”开局,重点做好“一编制三融入”工作。“一编制”即编制好档案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谋划档案事业发展蓝图。主要从档案法治建设、资源体系建设,服务利用、信息化、安全保障、人才队伍6个方面形成符合实际、科学准确的规划意见,为今后五年发展确定行动路线图。“三融入”即争取将档案事业融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服务经济社会大局中实现档案事业跨越发展;争取将档案法治建设融入全市依法治理和普法教育之中,启动档案系统“七五”普法工作,联合人大法工委、法制办开展法治宣传、执法检查、法治先进单位创建、“法律六进”、法治培训五项活动,推动以法治档工作取得新进展;争取将档案工作融入市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共性工作目标,与全市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督办、同考核;发挥档案奖励性工资政策撬动作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上水平。

(二)明确“三个加强”,做好实力文章。重点做好“三个加强”。一是加强档案新馆建设。把握国家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机遇,扎实推进档案新馆建设。我市列入中央“”规划的6个县市区,要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列入“十三五”规划的郧阳区、竹溪县要迅速开工。未列入规划的茅箭区,要抓住今年规划调整的难得机遇,积极争取档案馆建设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并投入使用。要进一步强化档案安全管理,配齐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从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把档案安全防范体系建设落到实处。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进一步控制档案馆安全风险。二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9、10号令,把到期应进馆档案包括电子档案,按要求及时接收进馆,市县两级档案馆接收进馆档案分别不少于3万卷、1万卷。切实提高专业档案、民生档案馆藏比重,建立社区人口管理、困难家庭和低保对象档案;抓好民生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优先对人口、婚姻、房产、社保、劳模、知青等民生档案进行整理、编目、开放。建立十堰档案特藏库,改善地方特色珍贵档案保管条件。三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各县市区全面完成馆藏文书档案数字化任务;进一步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文档一体化,实现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全程监管、集中保存;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新馆建成单位,要按照《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的要求,积极准备数字档案馆测评相关工作,市直新建数字档案室10个;市档案馆要着手规划建设市县数字档案互联互通平台,努力实现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探索建立十堰毗邻地区区域性档案数据管理保护中心,构建档案大数据;继续做好本单位网站建设、信息发布及归档工作。

(三)实施“三大工程”,做好创新文章。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是开展“记录十堰”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加大城市记忆、红色记忆、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区域特色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优质档案资源建设力度,继续组织方言档案、名人档案、非遗档案、红色历史档案接收进馆工作,丰富馆藏资源,优化资源结构;探索建立十堰地方专题特色档案馆,打造十堰特色档案品牌,提升十堰人文知名度;要以实施中央支持专项为契机,扎实开展建国前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任务;积极开展湖北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力争产生一批省级档案文化遗产。二是开展档案文化精品建设,多种形式推介档案精品,厚植档案文化,举办“名人档案进校园”、“非遗档案与你相伴”、“老档案·新印象—新征集特色档案”等专题展览;出版《武当山碑文选注》、《十堰影响中国十件大事》、《十堰名人档案》等系列编研成果,推出一批十堰地方特色档案文化产品;主攻新型媒体,着力打造开发利用工作升级版,通过自办网站、媒体合作、《读档》等省以上档案媒介宣传等途径,扩大十堰档案文化知晓度、美誉度。三是开展人才强档工程建设,启动技术人才成长项目,通过挂职学习,培训交流等形式,提高业务素质;评选优秀人才,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

(四)开展“三项活动”,做好服务文章。一是开展“记住乡愁”十堰特色人文乡村档案征集活动,围绕十堰农村风土人情、乡贤名士、地域文化,征集乡村特色档案,在此基础上编辑《记住乡愁》—十堰特色人文乡村档案汇编。二是开展“双创建双示范一巩固”活动,以档案达标先进单位、档案达标先进系统创建为龙头,开展档案系列达标创建活动。开展精准扶贫档案建设示范村建设,为全市精准扶贫服务;开展南水北调、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等“服务档案”主题示范点建设,为全市发展大局服务;组织创建单位开展“回头看”,深化创建内涵,巩固创建成果。三是开展“三比一争”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在全市档案系统开展比学习、比作风、比奉献、争先进的创建活动,拟定科室及个人考核指标,建立个人业绩档案,做到“五个一”,即:每人每周一篇信息,一年一篇论文或读档故事,牵头一项创新性工作,取得一项创新性成果,得到一项省级荣誉,晒工作,晒业绩,进位次,通过明确任务、分解到人,分步推进、销号落实,科学考核、激励先行等举措,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努力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工作局面。

同志们,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完美收官标志着新起点的开始。让我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勇于争先,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档案工作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三五”我市档案事业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大家。

在开工奠基仪式上的致辞篇六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致辞,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致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你知道什么样的致辞才合乎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项目开工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谨代表xx宣布某市xx年度大型招商引资项目,市中心大型某开发项目——“某”的项目签约暨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在此,让我们为某市成功取得这样大的招商成果而高兴,也为“东成国际”项目的正式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

新世纪的某,正处于一个全面开放、迅速崛起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密切经贸关系的全面实施、北部湾经济圈的逐渐形成,“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某的开放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多重机遇,某建设和经济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踏步迈进,取得了累累硕果,一个全面的、创新的经济平台将展现在世界面前,这个大舞台融合了区域性、国际性的金融、信息、物流等,将把某经济引入一个无限灿烂的崭新的发展空间。

某市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是某面向东盟发展的门户,某市需要快速构建成为“中国——东盟边境区域中心城市”,成为某面向东南亚发展的前沿阵地。自治区政府对某市的发展十分关注并给予了全力的支持。

近两年,某市在“发展老城区,构建和谐某”的政策指引下,取得了非常优越的成绩,城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年一季度某市创下了某区经济增幅的四个第一;城市面貌改造日新月异,招商引资取得了重大成效,而“某”项目为本年度某市大型的重点招商项目,项目的建设,将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形象,形成并提升某市的城市商业、休闲购物环境,必将为某市商业环境改造和某市商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最后,祝愿xx年某市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某”项目签约及新闻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