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才培养演讲稿(实用5篇)

时间:2023-08-30 12:57:08 作者:飞雪 演讲稿

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环境。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才培养演讲稿篇一

通过培养使干事具备较强交际能力、领导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写作功底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学生,同时,使干事具有提出问题并能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合理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的能力,以及熟悉本部门的主要工作。

1.培养干事的工作能力。为了让干事在锻炼同时做好工作,把所有干事根据特长分成2组,分别为外务组,内务组。

外务组负责辅助协会策划活动,以助手身份深入到整个社团内部工作,负责协助社团的活动,总结社团服务部的活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内务组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写新闻稿,制定值班表,部门内的人文关怀(生日贺卡等),以及每学期的资料整理,制作评分表,并且仍需参加各社团的考核活动。

外务组及内务组成员应定期调换职位,以保证干事得到充分锻炼。

2.培养干事的活动能力。

所有的干事轮流参加社团考核活动,了解活动的各个基本元素

社团服务部会安排每位干事至少一次完整参加社团活动,包括策划,组织,行动,反馈。

社团服务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本部门活动,要求所有干事参加。

3.干事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多给干事创造互相倾诉,互相交流的机会,并定期安排演讲活动,让干事站在讲台,锻炼口才。同时,也会在开会时候突然给他们话题,让他们面向大家,能够面不改色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4.对于干事写作能力的培养,先教干事怎样写策划和总结(发给干事一些策划书和总结),让他们有东西可以模仿,逐渐找到自己写作的感觉。并且加入到社团活动中,参加社团策划,完成实践。同时,所有的干事应当轮流写新闻稿。

5.增强干事的团结合作精神,首先有定期的例会,提供交流的时间,让干事交流感情,其次适当的人文关怀,过生日时送贺卡等。

人才培养演讲稿篇二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新的特征,一是国际化,国内众多高校纷纷投入到各类国际教育专业认证过程中;二是大众化,特点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有了显著提高;三是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培养更多面向我国工业转型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通过合理设计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效果。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大背景下,普通工科类本科院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体现新的思路,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以工程教育认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实施,落实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国际标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遵守以《华盛顿协议》为基准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并以此为标准作为培养方案的设计依据。通过专业认证,将明确工程教育专业的标准和基本要求,改善教学条件,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促进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的建立。通过专业认证,可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竞争力。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

我院现有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和汽车服务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为稳步提高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适应工程师教育国际化趋势,学院把机械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目标,以此带动全院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来规划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就是要遵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在培养方案设计中必须既考虑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又考虑专业特色;既考虑学科知识体系,又考虑学生能力构成;既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又考虑结果导向,坚持教学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考查,更注重学习效果;既考虑理论教育,又重视实践能力培养、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过程等。

2.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路

新版培养方案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根据自身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设置课程体系。特别是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专业补充标准》对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六类课程提出基本要求。在分类基础上实现: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两者合计至少占总学分30%,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10%,纯集中实践环节占总学分近30%。按照标准要求,对原培养方案中未设置,但认证标准规定需设置的课程进行了补充。20xx年版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1.扩大产学合作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扩大产学合作。实现产学结合的关键是校外合作基地的建设。没有长期稳定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产学合作就是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院结合北京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现有的一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四个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开发建立新的院级和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并与smc(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地铁等合作建立订单班,实施订单培养的方式培养实用型人才。不断拓宽现有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实践教学、学生竞赛、教学资源共建、合作研发、就业等方面的全方位功能,扩大产学合作成果。校外集中实践环节全部在企业进行,校内课程实践除部分课程实验外,普遍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建立实践课程项目库,项目内容多由企业课题转化而来。

2.课程资源建设

我院围绕北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smc(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除集中实践环节大量采用企业案例外,还进一步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鼓励专业核心课程由行业产业名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进行核心课程配套教材建设,编制产学合作特色教材,教材的编写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材内容上体现应用性和实用性,有利于“项目与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深入挖掘企业实际工程案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课程设计的实践项目库。

obe是基于学习结果的工程教育模式,在理念上,obe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在实践上,obe是一种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在方法上,obe要求一切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都是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来开展。obe以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实施的着力点,按照泰勒的课程理论具体包括四个阶段。一是选择教育目标,重点明确专业定位和特色。要建立专业培养标准并尽可能地把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细化,同时可以测评,要用学生的展现来表现知识和能力。二是设计教育经验,重点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以达到专业培养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学习结果为目标,保证专业培养标准所规定的学习效果得到明确的落实,即学习目标的可追溯性。三是组织教育经验,重点探索与改革教、学、考各环节的具体实施手段。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知识、能力培养任务,教学改革和创新以实现培养任务为依据,为实现不同目标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四是评价教育计划,重点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与持续改进。要把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创新考核形式,加大实践内容在考核中的比例,让学生明确目标,促进自我培养。本文就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围绕北京市产业定位调整和生源结构变化,在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培养具有国际实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案总体设计,微观课程,保障体系等各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对机械类专业从传统的以制造过程为中心转变为以创新创造为中心,从面向生产过程到面向生产性服务,以培养面向机电、汽车行业和高技术装备服务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效果。

人才培养演讲稿篇三

(一)认同宝源企业文化和历史使命,为人诚信,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二)能够较好的`面对和处理工作中的压力,能够以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对待工作,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持续的自学能力。

(三)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宝源工作期间,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评价,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

(五)大专(含)以上学历,35岁(含)以下,在集团工作1年(含)以上。

二、后备人才的申报与选拔程序

各部门、各基地于每年的6月及12月上报本部门的后备人才名单。综合管理部根据各部门、各基地申报名单对候选对象进行审查、考核,筛选,确定人选,进入后备人才库。

(一)申报

申报人填写《后备人才申报表》(附后),通过以下方式上报综合管理部:

1、各部门、各基地以部门、基地名义推荐,并将申报表报综合管理部。

2、各部门、各基地员工向综合管理部自荐,直接将申报表报公司综合管理部。

3、公司提名。

综合管理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通知申报人参加选拔测试。通过测试者正式进入后备人才库,并开展培养工作。 选拔考核主要包括以下4轮,每轮考核设定基准分,未达到基准分者即淘汰。达到基准分者进入下一轮考核。每轮考核成绩保留,最后成绩为各轮成绩加权平均。

1、专业英语水平测试: 主要包括英语笔试和英语口试。

2、价值观念及综合素质测试: 主要包括职业倾向测试、个性特征测试、智力测试或写作。

3、业务知识测试:

4、面试: 由公司领导、综合管理部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面试小组进行面试,采取一对一交谈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侧重思维、表达能力的测试。

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基础培训、轮岗实习、内部兼职和挂职锻炼四种方式。

一基础培训

1、培养主题:企业文化、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通用性知识。

2、培养方式:参加集团或公司统一组织的企业文化、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培训;参加公司安排的外部培训。

3、培养目标:使后备人才熟悉业务知识、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

二轮岗学习

1、培养主题:业务流程、实际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2、培养方式:将后备人才安排到各部门进行工作学习,了解该部门实际情况。重点了解各岗位业务知识、工作流程、相关规章制度等内容。轮岗周期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种。轮岗结束,后备人才需在一个月内上交轮岗实习报告,报告应注重实效,达到分析现状、解决问题、优化管理的目的。考核报告由该部门经理初评打分、综合管理部经理复核评分,两者按6:4比例权重后得出实习报告最终成绩。实习报告成绩将作为轮岗实习工作的主要考核依据。

三内部兼职

培养主题:增强对各部门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 综合素质和能力。 培养方式:兼职人员以学习、调研、协助为职责,参与 兼职部门具体业务的运作过程,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并承担相关工作,在兼职业务上接受兼职部门领导管理。

四挂职锻炼

1、培养主题:综合技能的全面锻炼和提升

2、培养方式:将后备人才安排到各部门相应岗位上挂职,由综合管理部审批发文。挂职的时间不应低于10个月。 挂职锻炼的岗位编制做为临时编制,仅用于培养后备人才,不作为公司正式的编制。

一 后备人才考核

1.后备人才考核、淘汰周期为2年。

2.考核包括培训考核、岗位考核、能力测试3大部分。

其中:培训考核指每次培训结束后,由培训组织单位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如笔试、小组讨论、心得撰写、课题研究等),对培训结果给予评价。 岗位考核指每半年由后备人才所在部门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对后备人才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能力测试指检查两年内后备人才是否取得一项中级(含)以上职称或考取更高级学位。

1.岗位考核成绩连续两年处于所在部门50%排名以下者;

2.能力测试不合格者(两年内未完成自学内容者);

4.违背诚信承诺书内容,或在工作中及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中,行为方式与宝源集团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不符者。

三 后备人才出库及任用

1.后备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或培养结束后,根据公司各部门、各基地的人才配置需要,由综合管理部统一调配,兼职培训、轮岗学习或挂职锻炼。经考核合格,成为公司新设或空缺岗位聘任的首要人选,正式任命后,视为正式出库。2年内未任命的后备干部自动出库。

2.后备人才出库后,纳入各公司的正常管理程序。

3.后备人才库将遵循“滚动、跟踪、淘汰、发展”的培养原则,淘汰不合格者,发展新的后备人才,实现人才滚动培养。

一 后备人才入库后,其原人事关系不变动。

二 后备人才入库后,由综合管理部根据培养方案,安排其参加培训、考核或者挂职锻炼等。

三 为了做好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各部门需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参照选拔条件,积极、慎重地推荐后备人才候选人;对于申报或入选后备人才库的员工,所在部门要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公司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对该部门第一负责人考核的指标之一。

四 参加岗位锻炼的后备人才薪资待遇参照其轮岗岗位值执行,由锻炼所在部门考核;后备人才原岗位由所在部门安排人员顶替。

人才培养演讲稿篇四

: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为生物技术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生物工程专业是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发展的专业之一。在众多的生物产业中,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理论并能够在第一线岗位上熟练控制生产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生物工程;人才;改革

从人才培养的行业要求方面看,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人文社会知识,较强的实践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其它知识;在实际能力培养方面,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生存适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素质要求方面,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原培养方案的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人文社科及生命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本专业的基本训练,能够在生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工作和设计、生产、管理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为研究生培养输送合格人才。新培养方案的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物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力,掌握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质工程及其产业化工程技术,能够在生物、医药、食品等行业,从事与生物工程领域有关的设计、生产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相比较,新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简练,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从而为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对于学生培养的基本规格与素质要求,原培养方案比较宽泛的列举了10条,而经过集体讨论,精简为3条,非常明确:(1)拥有宽厚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工为本,生物新理论为支撑,为专业素质培养打下深厚的理工基础。(3)能比较系统的掌握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生物质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熟悉国家大政方针,具备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教研室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建设核心课程为主线,以突出化学、生物、工程系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特点。生物工程专业本身就确定了其归属的主干学科必然是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学2大学科,具体偏重要根据所在学校的层次,所在地区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专业核心课的设定上。原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工原理、酶工程、发酵工程、淀粉制品工艺学。经过讨论,确定用细胞工程代替细胞生物学,用生化工程代替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地位,用工程识图与制图代替淀粉制品工艺学。这个变化增加了3个工程技术学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改变了原版培养方案过度突出生物学学科的失误。新的核心课程为:细胞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工程识图与制图。

以“注重素质、强化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开拓创新”为教学指导思想,遵循“横向拓宽,纵向理顺,加强基础,调整结构,更新内容,精简学时,突出实践”的原则,充分讨论,调整了课程框架和学分的分配。从学分分配中的变化看,主要体现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的大幅度减少,这不是不重视基础教育,而是纠正过度强调基础教育,把结余下来的时间突出专业教育,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第二个特点是增加了实践教学学分。第三个特点是总学分下降了21.5分,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减轻学业负担。精简学时主要体现在删除一些相关性不高的课程和进行了课程的有机整合。删除的课程主要有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普通生物学、淀粉制品工艺学、天然产物化学、细胞与免疫学技术。课程的有机整合非常重要,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生物工程作为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学科,工艺生产及应用的教学是其独特的内容之一,因此,应将生物学原理和技术相结合,并融人到工程学原理中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上游技术和下游加工过程等课程,并且要多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门类。高等数学开设学时较多的高等数学b,物理化学也选择了b级别,增加了工程识图与制图,并且开设了细胞工程、生化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行业的五大工程课程,强化了工程学基础。

学校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自身办学条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自身特色的生物工程本科人才教育模式,才能使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相一致[8]。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立足吉林省的地域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以农产品生物转化与生物发酵为特色。本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吉林省粮食大省的优势,以生物物理学理学硕士点和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为依托,以吉林省主要农作物为研究材料,凝练出农产品生物转化与生物发酵为特色的研究方向,为生物经济和生物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工程师。为突出这一特色,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精心安排。开设了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微生物遗传育种、发酵设备、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酿造工艺学、酒精与啤酒工艺学、生物工程分析、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工艺学、生物试验设计、发酵工厂设计等相关课程,从发酵学的基础到具体的专业应用,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在原有实习学时的基础上增加了4周的实践教学,主要有金工实习、化工原理实习、发酵设备实习、生物工程综合实习,尤其是生物工程综合实习开设5周,系统的完成有关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项技术工艺。

人才培养演讲稿篇五

近年来,国内技工教育改革蓄势待发,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调整中呈现勃勃生机,尤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专业人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后,打造出了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新型人才的培养理念。

校企合作现实意义的主要特征是基于企业人才需求,技工学校与企业联姻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直接对接。这种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责任是双关的,利益为共享的。而这其中的现实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校企合作对接所进行的人才培养,能最直观、最大化地实现企业的人才需求。经过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可完成企业有效劳动力的直接转换,有效降低了企业人才市场招聘的经营管理运作成本,并可实现岗前培训零成本。其次,校企合作为学校赢得人才市场开发空间,能准确地把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在与企业无缝衔接中学校能及时掌控人才市场走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时高效有力对人才培养计划做出调整,实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直接对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证。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全面了解实际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及时得到实践锻炼,促使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认知的快速转变,为人才的培养增进实效。再次,校企合作对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形成有力的敦促。学生道德与专业等综合素质的养成,均要在全面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历经实践的考验与磨练最终得以全面形成。是一段人生必由的经历,历练环境的选择尤为重要,是最终能否成才的关键。特别是学生的敬业与团队精神、事业责任心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须经过实践的熏陶与考验,才能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蜕变。

因此校企合作为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环境与契机,及时参入其中显得至关重要。最后,校企合作能为学校提供较为稳定的实习与毕业设计场地。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可直接选择联姻企业集中开展学生实习与毕业设计,系统解决校外学生实习点过于分散、难于管理的问题。选择联姻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可让学生提前介入社会实践,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应变市场竞争能力提供有力的保证。同时学校依托联姻合作,引进企业投资在校建立实验场所、培训基地,不仅可降低学校教学成本,更能形成系统教学优势,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契机,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成为优质高效教学最为直观的表现。

1、是技工教育机制与移动通信行业需求脱节。技工学校在寻求业内企业联姻、实施校企合作当中,偏执于教学理论的研究,往往忽视市场技术的实际需求,致力“为学而做”,缺失“为做而学”。研究出的东西往往不为企业所接受,影响了企业参入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理念的不到位也同时影响到专业实用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需求时有错位,且沟通机制不够完善,学校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不统一,未构成系统契合,就业学生企业“回炉”现象屡有发生,这些原因造成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难以形成校企的深度融合。

2、技工学校人才考核培养评价机制不够合理。现实中,移动通信行业市场技术换代升级日新月异,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发生着改变,而技工学校人才考核培养评价机制却基本固定、甚至一成不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机制往往为专业理论考核偏重,而专业技能与实操水平的考核评价却鲜有涉猎。这些与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格格不入、相去甚远。通过区域企业用人调研数据测算,企业用人考核标准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占比为六成,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执行能力等)考核占比多达四成。而这些技工学校人才考核培养评价机制基本无所涉及,有涉及的话也是涉及不深。因此评价机制的滞后性显而易见,成为影响校企合作发展的主要瓶颈。

3、企业经营机制与学校行政机制不相兼容。在校企合作当中,企业推行的是市场经济模式下企业自主经营机制,技工学校秉承的是传统行政体制,二者难以实现切实有效的兼容,技工学校系统性人才培养建构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实用性要求。因此,如何做好两种体制不同人才培养建构兼容工作,对校企合作的实际成效影响巨大,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以创造性的思维全面展开校企合作工作。

首先,要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新型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体系。

1、成立移动通信专业教学协调指导性组织,具体协调解决两种体制不同人才培养建构兼容工作。打破校方“先理论、后实践”的条条框框,将“学中做、做中学”科学互动地融合于一体化人才培养当中。同时以健全完善的课程设计作为人才能力的培养载体,以规范有序的实践进度促进人才能力的进步与提高,突出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演绎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2、是打破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案重点添加专业技能评价内容。通信工程建设、网络运行与维护、基站安装与维护、网络优化具体细化四个专业方向。建议增设学分制考核模式,落实具体专业选择方向,要求每门课程必须修满一定学分,毕业前再设一个总的标准学分线,未达到的不予毕业。以严格规范的学分制考核落实人才培养动态管理。

3、创新技能培养流程,实现技工教育人才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超前思维,为新技术更新预留特定修课时间,时刻保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高度一致。专业培养严格遵循一体化流程,实施专业人才由学生到学徒、由学徒到员工不同阶段身份的转变,以系统化教育机制的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技工学校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4、与联姻企业强强联手,拓展市场领域专业新课题。增设以典型工艺流程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题和以专业岗位流程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科目体系,开发以岗位实际操作、专业资格认证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资源与配套教材。

5、构建专业数据库,为人才培养夯实资源基础。让学生在参入系统的专业学习之余,灵活地安排网络课程学习,以丰富的专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加深理论与实践的认知。在教学安排上,人文课程与通信通识课程系统安排于第一学期,首次进厂实践安排于第二学期,选修方向安排于第三学期。校阶段性授课原则上每学期两次,可选择校内网络设备进行技能训练,由企业讲师与校方教师协调完成。学生修业期限内进入企业两次实地实践,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自行选择时间。其次,实施校企合作模式下新型移动通信师资队伍多元设计。提倡专业师资队伍多元混编团队,实行“校企双聘、理论实践双考核”机制,在理论教学由学校讲师组织、实践教学由企业导师落实的思路上,尝试职业岗位交流,促进师资队伍素质的多元化交流与提高,以综合型的师资力量创造性地展开育人工作,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拓展一片广阔有为的天地。在技工学校教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多人交流式授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成就技工教育新常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多元化师资团队堪当重任。适应形势要求,亟需新的考核机制跟进匹配。“双线”考核则应运而生,可实现院校考评与企业评价的共轨并行。再次,实现校企合作模式下专业素质技能的能量传递。概括而论,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素质培养、实践课堂扶助学生实现学习与专业成长的历练。与传统育人模式相比,校企合作更突出实践的认知能力,为学生尽早接触业界创造机遇,形成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实现职业素质技能的能量传递。对促进学习、增进就业无疑于一项切有成效的举措。

新时期,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移动通信专业与高科技直接对接的优势之下,其校企合作发展前景更无可限量。适应新形势下教改工作需要,我们应更进一步做出探讨与研究,为培养时代合格人才做出积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