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家读后感 六位教育家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3-10-07 05:10:57 作者:琴心月 评语寄语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教育家读后感篇一

花开,蝉鸣,叶落,雪飘。

不知不觉来到了这所学校已经三年了,当初的新鲜感,早已被那大量的强化训练题所吞噬。虽然减负的声音已经响彻云霄,但他以名存实亡了。

爷爷奶奶们常说我们这一代是生活在糖水、蜜罐里,其实,我们每天都要承受着分数、名次的压力,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我们不停的往书山上爬,在题海里游,当我们爬累了,又累了的时候,却找不到歇脚的地方。

我记得老舍下生说过“考而不死岂为神”,现在细细向来的确有道理。

最近,我经历了一次卷子的“覆盖式轰炸”之后,才发现觉得老师们用粉笔在黑板上发出的“吱吱呀呀”的声音,比舒伯特的小夜曲,更有催眠的作用。但是,下课后很多同学还是为在我班那个“标准答案”身边,你不能不说,这就是“考”出来的气势。

中国的.教育家,您听见吾辈的“狂言”,应该不发现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了吧。

中国的莘莘学子们,何时才能“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呢?

教育家读后感篇二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名著,她的每篇幅不长,每篇都有一个个让人潸然泪下的小故事。让我们共同携手,共创人间最美好的爱。

读《爱的教育》,透过安利柯的描述,让我了解到什么样的老师的爱才能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党亲人的老师。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这一届谢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诺皮斯骂了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皮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皮斯想培谛和他的父亲道歉。从这里可以看出,皮诺斯的付钱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自己的爱让皮诺斯变成一个不取笑别人的人。

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有家人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有了同学们的爱,又有老师的爱。爱就是空气一般,我们从未离开她。

爱是一种感受,爱是一种追求,爱是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和定义的。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人,必定是充实而无感的。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同学。同学也会更加的爱我们。

我看完这本书深刻的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照顾,我也从中懂得老师对同学的关爱和教导,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师,他们十分严格就像安利柯的导师一样的慈祥,用心的在教导我们,关心我们,爱我们!

读了《爱的教育》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令我受益匪浅,我们也应该像故事中的人那样,在学校,家庭,社会上学习关爱他人。

读了这本书深深的体会到,只爱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必将更美丽,和谐。我愿意以身作则,多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小动物。爱从心开始。

让世界因我们而更加美丽。

教育家读后感篇三

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厚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验。而这本书就是编者在全面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基础上,精心地从他那些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中选择优中之优、重中之重,并对此生发一些感言后所编写而成的。读了这本书让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那些脍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家篇、系列教诲,也让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由于书中论述较多的是教师、学生、阅读及家庭教育问题,因此我把它们作为关键词提出来。

一、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首先是指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而其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同时,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另外,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在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师德水平。他告诫我们,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的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苏老在一个案例中提到的那位非常受学生和听课者欢迎的历史教师说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其中的奥秘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大海.由此可见,一些教育大家也好,从我校走出去的窦贵梅和晓梅校长的成长也好,都源自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大量的积累。

二、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谈到:在小学里学习的年代,是儿童在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身体的、审美的发展中整整的一个发展时期,我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其实,他所讲的是与我们的教育培养方针是一致的,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一年多的教育教学生涯也正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我们带领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阅读

书中指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阅读和面对书籍思考,应成为学生的智力需要。这一点对于培养思维素养也是极其重要的,没有思维素养,也就不可能有对学习的渴求和不断掌握新知识的愿望。

记得林语堂曾有一句妙语: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别人却替你晒不来。照亮个体人心的阅读必须是个性的、非强迫性的。这意味着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就十分重要。阅读兴趣从何而来?来自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然而我国的阅读形势不容乐观。,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由此不难看出,差距之悬殊,问题之严重。

四、家庭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书中谈到:我们办的家长学校已经活动了多。它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讲清楚儿童是怎样受到家长影响的,这也可以促进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知道了儿童的摹仿能力很强,就会经常检点自己,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他们不再把儿童的教育看成是采取一连串的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种不断的、非常细心的劳动,看成是使自身的行为完美起来。

超导现象的发现者昂内斯的父母为了培养他的兴趣,特意腾出阁楼作为他专用的天文台和实验室。一次,昂内斯做实验时不小心使实验室着火,烧着了半座楼房,但他的父母并没有责怪他,反而鼓励和支持他继续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综上所述,好的家庭背景,如父母的勤劳、对文化知识的尊重、与成功学者的长期接触、家庭中的宽松平等、高雅的审美情趣、对事业的执著精神等,都是家庭环境的一部分。

感动孩子、激发孩子,帮助孩子发现读书的愿望,其实就是在悄悄地为孩子营造一种儒雅的家庭环境;美化家居、使家中的摆设整齐化、条理化、知识化,就是在培养孩子用过东西放回原处等良好习惯;阳台上的花草虫鱼,也是悄悄给孩子美的享受,使孩子热爱环境,并培养观察力;小小的学习园地,既赞扬了孩子,又给孩子无声的鞭策这些细小情节都构成了家庭环境,都在默默地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那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还有很多,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有人说老师是种植孩子美好感觉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灵的明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向大师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教育家读后感篇四

孔子说:“五十有五而致于学”。十五岁,立志,志向是伴你一生的。我看来,立志说简单吧,它也不简单。你说立志这事儿难吧,可能它也不难。所以我现在的.目标是教育家,不会变了(虽然汪老师让我当政治家,想让浩然正气当教育家,但经过探询浩然正气,还有和他的商议后,我是要立志为教育家,他是要立志为政治家)。

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讲的教育家,是无人不帮的。只要你想学,你要学我就教你,而且不收钱,一分钱不收。真的。日本当年在火烧中国的图书馆时,他们要干什么?要灭掉我们的文明,不让我们受到中国的教育。之后,再灭掉中国。在这个时候,每个教育家都不仅是老师了,还当一名战士,继续教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这样,更多的孩子才会知道:哦,原来我的国家(中国)的文明是这样的。

怎样成为教育家?教育家要教别人,所以自己要先把中国的知识、历史、文化给了解透了,这样才能教别人。怎样获得知识呢?当然是找老师。我认为给我最多知识的老师是汪老师,给我最多哲理的是刘老师。汪老师教我们国文,国家文明。有时事,有经典,有伟大灵魂,有我们自己的创作。只能用八个字概括:“如此国文,怎能不爱!”而且,汪老师的“论语心得”也是讲得更加精彩!一节课四段,相当透彻。说实话,这也有助于我包篇《论语》。我当然也很喜欢这种课!

长大以后,我就要教语文、历史。因为,我认为这两个科目是最跟中国相关的!孔子因材施教,所以,他的学生不是圣人就是贤者,当然最好的几名学生也是离圣人非常近了。“三十而立”,在我三十岁时,我应该对教育很有经验了。“四十而不惑”,在我四十岁时对教育应该就没有疑惑了。“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很熟练了!“六十而耳顺”,只是不在学校上课了,还在别处教别人。“七十而从心所欲”,彻底退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认真地去干事。

教育家读后感篇五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叫《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发表于1886年,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这本书是亚米契斯历时八年呕心沥血完成的,发表时轰动了意大利文坛。这本书也成了许多国家求知者的精神粮食。《爱的教育》还多次被改成变成动画片和故事片,搬上银幕和舞台,也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男孩儿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见闻,自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和朋友的真挚的爱。

“爱”是这本书的主旨,“爱”如空气将我们包围,因为它无时不刻不在我们身边。书中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无私伟大的教诲、生病时同学的关心陪伴,这些都让“我”感动不已。

书中还写道“我”新学年的新老师会每个月给“我们”讲一个爱国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六千里寻母——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热那亚工人的儿子独自一人去南美洲寻找他的母亲,中途他被别人打骂,受伤痛也自己忍着,但他不管多远的路都要去,虽然到了地方才知道母亲已经搬走,却一直坚定不移地去寻找母亲。但他的母亲因为看不到自己的儿子,生着病也不治,直到他的儿子不辞艰辛的过来看她,她心情大好,决定为了儿子做手术,并且很成功,他的儿子很开心。

相信你听完我概括书中所描写的故事,也会被它所吸引。我想,这应该是《爱的教育》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