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国与中国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6 18:41:28 作者:LZ文人 文秘知识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篇一

读美国与中国有感

王沛邓魁

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这本书,翻看几页之后,就会发现它不同于其他史学专著的严肃风格。作者用清新、生动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演变、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中美关系的过去和现状。

该书一开始就从中国的景观入手,分析中国这样的地形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思想产生的影响。作者把中国南北对比描述得一清二楚,更是把中国的农业与美国相比较,阐明了中国南北方分别克服盐碱与缺肥养活了如此庞大的一群人民的不易。并通过分析得出,中国能始终维持一个政治统一体发展到现在,是因为维系整个中国在一起的生活方式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在举例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西方人不同的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那就是中国画的注重点和西方的明显不同。中国自古强调“天人合一”,“听天由命”,所以在中国画里多是山山水水,而人基本上是渺小的陪衬。相反在西方的画里,会重点突出人的重要性,而自然风景往往是模糊的背景。

说到中国肯定不会不提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之大。作者认为儒家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虽有很大差异,但是也有有类似之处。这主要体现在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儒家主张忍耐、和平以及妥协的美德,主张中庸之道,主张守旧和知足,主张尊崇祖先、老人和饱学之士,主张一种温和的人本主义。中国统治阶级坚持的儒家原则就是孔孟治国之道,它们根深蒂固,直到近代才触动它的根本。

对于内战的那段历史我们的教科书并没有过多的描述,而《美国与中国》这本书却给我了很多不一样的材料和观点,大大地扩展了我对这段历史的视野。

作者认为,19世纪和20世纪的技术进步和其他种种进步的萌芽地和发明者都在西方,西方能从自身文明内部实现现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的文化传统迥异,非借鉴外界来实现现代化不可。我觉得这有点夸大了西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作用。不过,书中处处可以见到作者做的中国与西方的比较,从一个方面来说体现了西方中心观,但也正是通过比较突出了中国的.特点,并且重视了从中国内部寻找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从费正清的视角,可以看到美国人对中国的观感,可以让中国人看到与历史书中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中国,无疑能使我们受益。阅读中,我强烈地感受到费正清这位美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中国认识的深入,联系时下许多人对美国的看法,不由得让人感到双方互相了解的不对等。若说此书揭示了美国主流社会或者一般的知识阶层对中国的看法的话,那么相应地,对美国的历史与社会,对美国如何看待中国,中国的知识阶层或普通大众的了解就不怎么够了。这一点体会对我来说是很深刻的,以后,我更加注意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对美国的误读或不了解之处,从而有利于获得客观正确的认识。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篇二

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了美苏两极的战略均势,国际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自二战后一直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冷战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转轨加速了这一全球体系的发展进程,军事力量的不断加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全球化,使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取得了全面的优势,于是苏联解体形成的权力真空使尼克松时期一度出现的多极化趋势演变成美国支配下的单极世界。地处远东的东亚大国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被美国视为对其未来世界领导地位和在东亚地缘战略利益的挑战,美国从外交现实主义和地缘政治出发,对尚未纳入其主导下的远东国际秩序的新兴强国必然要加以遏制。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对中国的军事侵扰和战略包围步步升级,中国的发展环境和国家安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美国领导地位和“美利坚治下的和平”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崛起,当其向海外市场扩张以解决工业品过剩和原料不足时,面对的是已被瓜分殆尽的世界殖民地,要攫取殖民地,必然与列强和殖民地人民发生激烈冲突,美国认识到,与其建立代价高昂的殖民地统治,不如通过促进自由贸易和间接控制关键性的市场来谋求殖民利益1。与此同时,海权学说的兴起为美国向全世界扩张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提供了依据和动力,经过权衡与列强的实力对比,美国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积极扩张海外利益:在拉美实行“门罗主义”,排斥欧洲列强的经济势力;接着,发动美西战争夺取波多黎各、关塔那摩(强租)、关岛和菲律宾;最后,在列强势力较大的中国鼓吹“门户开放”政策,挤入列强的势力范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和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跻身于列强的行列,由于没有多少殖民地的包袱,美国遂得以将国家利益巧妙地糅合在其冠冕堂皇的外交宣言之中,尽管参加“巴黎和会”的威尔逊总统最初提出的“十四点”宣言,如废除秘密外交、削减军备、公正解决殖民地纠纷、以及战后建立集体安全等,的确是基于威尔逊个人的理想主义信念,但当遭到日本和欧洲列强的强烈抵制后,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威尔逊仍然与后者达成了肮脏的交易。二战的爆发彻底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平衡,一贯依靠保持欧洲大陆力量均衡而维持独尊地位的英国,在德国的猛烈打击下几乎难以支持,美国于是走出孤立主义,积极谋求反法西斯同盟的领导权和解决战后重大问题的主导权,并乘机挖英国的墙脚,排挤英国在世界范围的殖民利益,变“不列颠治下的和平”(paxbritannica)为“美利坚治下的和平”(paxamericana)2。

[1][2][3][4]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篇三

森林里有10只活泼可爱的小狗,它们酷爱篮球,还组成了“中国小狗篮球队”。它们都有自己的特长,“神投手”聪聪、“篮板王”威威、“盖帽王”乐乐、“灌篮王”文文、“助攻王”酷酷、“最佳组织后卫”风风、“抢断王”云云、“传球王”和和、“防守王”慧慧和“运球王”龙龙。

有一天,它们收到美国狗的一封信:你们好!“中国小狗篮球队”,邀请你们到国际动物体育馆,与我们来一次篮球赛。云云看了信,说:“美国篮球可是世界顶级的,我们敌不过他们的。”可聪聪是只血气方刚的小狗,他说:“我们一定要去,我们要战胜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小狗篮球队’的厉害!”“对!”其他小狗大声附和道。

于是,他们乘着光速电梯来到国际动物体育馆。他们来到篮球场,同“美国小狗篮球队”握手问好,然后,开始比赛。比赛刚开始,中国小狗们迅速进入状态。龙龙快速运球,左一晃,右一躲,绕过对方7名防守队员,顺势把球漏给文文。可“美国小狗篮球队”也不是浪得虚名,只见绿眼睛狗用脚一蹬,高高跃起,用手一拍,把文文手中的球盖了下来。这球正好被聪聪接住了,他来了个外围三分远投,篮球像流星一样不偏不倚地射进了篮筐。3:0,“中国小狗篮球队”领先。蓝眼睛狗拿起球,朝“中国小狗篮球队”的篮筐跑去,蓝眼睛狗忽然感觉球没了,原来被云云神不知鬼不觉地抢走了,云云快速把球传给和和。蓝眼睛狗恼羞成怒,带了3名队员去防守和和。绿眼睛狗、黄眼睛狗、红眼睛狗、粉红眼睛狗一起冲上去,把和和团团围住。和和被对方四名队员缠住,无法传球。和和想:要是进攻24秒到了,我们就浪费了一次进攻机会,我们决不能放弃。和和不愧是“传球王”,一下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和和假装往云云那儿传,忽然扔向篮筐,对方防守队员措手不及,没拦住,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球传给别人。在篮筐下等候的文文,往上一跳,接住球,来了个大力灌篮,球进了!好一个漂亮的“空中接力”。红眼睛狗拿到球,快速来到“中国小狗篮球队”的三分线上,准备来了三分远投,他刚出手,乐乐跳上去,“啪”的一声,把球打到了地上,聪聪接过球,来了个三分球,由于被黄眼睛狗碰了一下,球弹筐而出。威威高高跃起,拿住球,又伟给了聪聪。聪聪再来一个,“刷”的一声,球又进了!由于中国小狗们的出色表现,“中国小狗篮球队”打出一个30:0的小高潮。第一节、第二节“中国小狗篮球队”都以大比分领先。第三、第四节“美国小狗篮球队”开始绝地反击,蓝眼睛狗内线发威;红眼睛狗三分命中率加强;防守队员防守严密。到第四节时,“美国小狗篮球队”还曾一度领先“中国小狗篮球队”。这时,离全场结束还有5秒钟,“美国小狗篮球队”以129:127领先,而现在球在“美国小狗篮球队”手里,“中国小狗篮球队”形势相当严峻。云云迅速抢到球,传给聪聪,聪聪正好站在半场线上,抢跑突破投球,显然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孤注一掷投一个半场球。观众们都屏住了呼吸,眼睛跟着球一起移动。只见球在球筐上弹了两下,眼看就要掉下去了,突然间球又魔术般地升上来了,在筐子上滚了一圈,悠然地落进了球筐里。球进了!“中国小狗篮球队”以130:129艰难地战胜了“美国小狗篮球队”。中国小狗们蹦啊,跳啊,沉浸在胜利的兴奋之中,那高兴劲简直无法形容。

中国小狗们练球更刻苦了,争取实现他们的梦想:称霸全宇宙。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篇四

多年之前,我曾见过你。

那是在纽约,生物系实验室,我是你的同学。

还记得你的模样,

虽不愿说的直白,

但那俊俏白皙的脸,那属于亚洲的脸,

让我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我大声地叫着你的名字,

“子谦!子谦!”

也不愿直说,

但你的成绩,确实是最烂的。

多年不见你还好么?

嗯。你这么说着,随后和我道了别。

联系方式没有留下。

再想起多年前的那个夜晚,

我们逃课去吃一家火锅店。

我们因为谁来买单。

吵了起来。

从此,我们成了知心友。

从此以后,你毕了业,在洛杉矶一所大学当助教。

从此,直至今日,终于再见。

却匆匆分别,

是夜,我感慨万千。

“你还会回来么?子谦?”

“会吧,等我在洛杉矶的工作稳定之后。”

于是,永不再见。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篇五

前日,美国大学(中国)巡展在长沙首度举行,因为这是首次全部由美国知名大学组团来湖南招生,该次展会吸引非常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记者也趁此机会就中美两国高考的差异采访参加活动的美国高考act中国区gac课程学术总监annzheng女士。在这位美国高考官员眼中,她特别敬佩中学生的勤奋和认真,也同情他们的单色生活。

在中国家庭一切为高考让路

在美国高考只意味着一个周六的早起

非常熟悉中国教育体制的ann感觉,在中国,高考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美国也有类似的考试:act和sat,目前全美所有四年制大学都同等认可这两个考试。这两种考试虽然很重要,但和中国高考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我不止一次地听见美国学生这样说:“明天是act考试吗?哦,天哪,我忘了,那我明天得早起了。””

这意味着,在美国许多学生都不怎么为考试做准备。act和sat的考试通常都是在周六,因此,这是他们必须要早起的惟一一个周六,同时也是惟一一个去学校的周六。ann认真地说,“我想美国学生也许通过不了这么难的中国考试。”

对许多中国学生说,当他们在上高中,尤其是在准备高考时,家长们会为他们做任何事。ann说,在北京,我看到许多家长站在高中门外,等着接孩子回家。在美国,如果父母这样做,学生一定会被同学嘲笑。更有甚者,中国父母在家中打扫、做饭、给孩子送饭,做一切事情为孩子创造时间学习。“这很不可思议,但却是中国很常见的场景。”她感叹道。

在中国为了进重点学校

在美国真想再做一回孩子

在英语中,我们总说:“天啊,真想再做一回孩子!”许多人怀念儿时和高中的时光,对他们而言,那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我简直不能想像,当许多中国人回忆往事时,会说:“天啊,真想再回到高三!”或者“天啊,真想再做一回一天到晚学习的学生!”

我很同情中国学生,但很怀疑是否值得这样努力。这是最好的一条路吗?难道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吗?我们爱学习,不是因为我要参加考试,而是因为知识就是力量。但我同样喜欢野营,和朋友一起玩,做社区义工等等。学习应该努力,但同样应该享受生活,因为我们相信生活是美丽的。

我非常敬佩,同时也以一种敬畏的心态去看待中国学生的勤奋和认真。然而,我同时为他们感到惋惜,因为在美国文化体系中,他们错过了生活的美丽。

现在,能让我感到最开心的就是,中国的这些年轻人正通过美国act在中国开设的官方教学学校努力发挥潜能,为赴美留学做好全面准备,同时让生活充实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