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的教案中教学目标(通用16篇)

时间:2024-01-12 08:27:20 作者:飞雪 毕业论文

高中教案的编写应该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关于高中教案的实例,那么这些范文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教学目标

1.公元前25印度出现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地位:

亚非文化是古代奴隶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重点:

古代东方文字及影响。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它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古代东方文字的产生是亚洲文明的标志之一。

古代埃及的太阳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这种历法以后几经修改,成为几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历法。

难点:

阿拉伯数字。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记数十进位法。零的使用使十进位法日臻完善,意义重大。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被欧洲人误成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教法建议。

关于种姓制度:

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小字部分)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不要局限于教材的介绍。针对最后一问,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关于佛教:

引导学生分析佛教的产生和种姓制度的存在有何关系?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培养学生辨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请学生介绍他所了解的佛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及佛教在当今印度的地位。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和难点。

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除前面讲述的外还有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这里同时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在亚洲次大陆。包括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里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面的是恒河。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他为天竺。

一、古代印度。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雅利安人的征服。

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请问: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2.印度的'等级制度同学们请看课本的表格回答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多门的特殊地位。

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二、佛教的诞生。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今天尼泊尔南部的媲毗尼。是释迦部落的王子。被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隐修者。牟尼意思为修行者。传说他年轻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想,人总是要老、要死,能不老x死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9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和妻儿,去深山访道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成?quot;佛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一一般专指释迦牟尼。中国寺院的佛殿称大雄宝殿,殿里的大佛就是释迦牟尼。大雄也是尊称,意思是大无畏的勇士。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另外,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课堂小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学生课后活动建议:

印度的种姓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加深学生对这段相对枯燥的知识的了解,可组织学生排演有关种姓制度的小话剧。分别扮演四个等级中的人物,通过对话、表情反映出他们等级地位的差别。

高中教学教案

本节继第三节介绍四种传感器的应用实例之后,再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组装和调试中,更为深入地认识传感器的应用。

1.知识目标:

(1)、知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特性。

(2)、知道晶体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3)、掌握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组装和调试中,更为深入地认识传感器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以创新为主,实践为重的素质教育理念。

重点: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难点:由门电路控制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我们的学生属于理解较差,动手能力不好,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必要时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ppt课件,演示实验,讲授。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新课,初步把握实验原理及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课前准备好斯密特触发器或非门电路,二极管,三极管,蜂鸣器,滑线变阻器,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等材料用具。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学生思考后回答:电饭锅,测温仪,鼠标器,火灾报警器。

这节课我们将结合简单逻辑电路中的知识学习由门电路以及传感器控制的电路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普通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1、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2、发光二极管除了具有单向导电性外,导电时还能发光,普通发光二极管使用磷化镓或磷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该类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大于1.8v。

(2)晶体三极管。

1、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2、晶体三极管能够将微弱的信号放大,晶体三极管的三个极分别是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

3、传感器输出的电流和电压很小,用一个三极管可以放大几十倍或几百倍,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表现为基极b的电流对集电极c的电流起了控制作用。

(三)逻辑电路。

逻辑门电路符号图包括与门,或门,非门,

1.与逻辑。

对于与门电路,只要一个输入端输入为0,则输出端一定是0,只有当所有输入端输入都同为1时,输出才是1.

2.或逻辑。

对于或门电路,只要一个输入端输入为1,则输出一定是1,反之,只有当所有输入端都为0时,输出端才是0.

3、非门电路。

对于非门电路,当输入为0时,输出总是1,当输入为1时,输出反而是0,非门电路也称反相器。

4、斯密特电路:

斯密特触发器是特殊的非门电路,当加在它的输入端a的电压逐渐上升到某个值1.6v时,输出端y会突然从高电平调到低电平0.25v,而当输入端a的电压下降到另一个值的时候0.8v,y会从低电平跳到高电平3.4v。斯密特触发器可以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突变的数字信号。而这正是进行光控所需要的。

探究点二:应用实例。

1、光控开关。

电路组成:斯密特触发器,光敏电阻,发光二极管led模仿路灯,滑线变阻器,定值电阻,电路如图所示。

工作原理:天明时,rg变小,流过r1的电流变大,a端输入电压降低到0.8v,y会从低电平跳到高电平3.4v,led上的电压低于正向导通电压1.8v,led不会发光,当天色暗到一定程度时,rg变大,输入端a的电压升高到某一个值1.6v时,输出端y突然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0.25v,此时加在led上的正向电压大于导通电压1.8v,二极管led发光。

特别提醒:要想在天暗时路灯才会亮,应该把r1的阻值调大一些,这样要使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a电压达到某个值1.6v,就需要rg的阻值达到更大,即天色更暗。

拓展:如果电路不用发光二极管来模拟,直接用在电路中,就必须用到电磁继电器。如下图。

2.温度报警器(热敏电阻式报警器)。

结构组成:斯密特触发器,热敏电阻,蜂鸣器,变阻器,定值电阻,如图所示。

工作原理:常温下,调整r1的阻值使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a处于低电平,则输出端y处于高电平,无电流通过蜂鸣器,蜂鸣器不发声,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t阻值减小,斯密特触发器输入端a电势升高,当达到某一值(高电平),其输出端由高电平调到低电平,蜂鸣器通电,从而发出报警声,r1的阻值不同,则报警器温度不同。

特别提示:要使热敏电阻在感测到更高的温度时才报警,应该减小r1的阻值,r1阻值越小,要使斯密特触发器输入达到高电平,则热敏电阻阻值要求越小,即温度越高。

典型例题:

1、与门的输入端输入信号为何时,输出端输出“1”()。

a.00b.01c.10d.11。

答案:d。

2、或门的输入端输入信号为何时,输出端输出“0”()。

a.00b.10c.01d.11。

答案:a。

3、联合国安理会每个常任理事国都拥有否决权,假设设计一个表决器,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时输入“0”,投赞成或弃权时输入“1”,提案通过为“1”,通不过为“0”,则这个表决器应具有哪种逻辑关系()。

a.与门b.非门c.或门d.与非门。

答案:a。

4、图是一个复合门电路,由一个x门电路与一个非门组成。若整个电路成为一个与门,则x电路应是()。

a.与门b.或门c.与非门d.或非门。

答案:c。

5、“第4题”中的整个电路若成为一个或门,则x电路应是()。

答案:d。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传感器的基本元件,这节课后大家可以课下先对本章内容做一个总结并构建知识网络。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总结本章知识。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第四节: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教案。

1、二极管的特点和作用:单向导电性,发光二极管不但能单向导电性,还能发光。

2、三极管的特点和作用,能放大微弱的电流。

3、斯密特触发器的特点和作用:触发器其实由6个非门电路组成。

4、斯密特触发器的应用:光控电路,温度报警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知识才有实用价值。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

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1、中国近代史部分:南京国民的建立到民国时期的文化。

2、中国现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

1、学生情况:初二(1)、(2)现有学生101人,学生虽对历史较感兴趣,但他们不愿花时间对知识进行识记。

2、第四册共有27课,学习南京国民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历史。正文部分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注释和文字说明,不作要求。

1、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

2、课堂教学按大纲的要求,全面完成历史教学。

3、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5、要充分运用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和考核,抓住线索,突出重点,弄清概念,活跃思路;

7、加强环境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1、中国近代史部分:南京国民的建立到民国时期的文化。

2、中国现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

1、学生情况:初二(1)、(2)现有学生101人,学生虽对历史较感兴趣,但他们不愿花时间对知识进行识记。

2、第四册共有27课,学习南京国民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历史。正文部分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注释和文字说明,不作要求。

1、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

2、课堂教学按大纲的要求,全面完成历史教学。

3、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5、要充分运用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和考核,抓住线索,突出重点,弄清概念,活跃思路;

7、加强环境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通过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清河中学学校特色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争取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采用“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习题要精选。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做到习题要精选,反馈要及时。要通过习题讲评评出方法、规律,同时还要强化学生对试题的掌握。进行复习时,重在理清每一专题的框架,尽量使每一专题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不断深化历史课程改革。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级部共有4个班,从上学期的成绩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没有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两部分,从三四百年前人类的出现到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

1、初步了解世界古近代史的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

4、通过对世界历史的学习,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进度及单元课时安排。

总课时46节,

六、教学措施。

1、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3、继续深化“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写好利用好教学反思。

4、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合理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准确定位教参的地位。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高中教学教案

1、能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写作特色及主旨进行一句话概括。

2、体会本文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与难点】。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评价人物和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1课时。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时间,充分阅读课文,勾画出重要的字词,要求在早课时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人物形象及性格。

【预习导学】:

1、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然后在书上给生字注音。

发酵()穆()吆喝()招徕()贿赂()。

查(姓)()忿忿()然。

补充你认为容易写错或拼音错的字(5个)。

2、完成练习册上的预习积累部分。

3、记忆书下词语解释。将书中你不能理解的词语写在下面。

4、你觉得文章哪个地方你还不能理解?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30分钟)。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出示:“本文写了……的故事”,同学们2分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2、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小结。

二、探究人物,挖掘人物个性。

1、找出本文的出现的人物。

2、以“……是一个……的人”句式说一句话,根据课文依据进行对人物个性的分析。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人物进行分析,然后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学习,每一组内的同学都要发言。

3、学生汇报,从文内找出人物个性依据。

4、拓展延伸: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三、朗读,品味本文写作特色。

1、读:自由朗读,可全文,可段落,可句子,自己喜欢。读的`时候要做到声音响亮、感情充沛、读音准确、语速适中。

2、赏: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品味,用“……写(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子说一句话,同学们自由选择段、句、词甚至是标点都可以谈谈。小组学习,最后组内代表汇报。

3、老师补充小结。

四、体会、感悟,深入主旨。

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本文进行一句话总结,谈读完文章后你的感想和体会。句式是“读完《选举风波》,我……”,(可从“我觉得”、“我感到”、“我认为”、“我想”……等方面来谈。)。

五、总结,同学们自己谈谈从本文中学到的自学方法。

1、归纳上面四个句式分别从哪个角度入手的。

2、学生总结后老师点评。

六、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秦文君的小说;

2、综合性活动:编写课本剧。

【当堂检测】(5分钟)。

基础题――初显身手。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上拼音。(10分)招徕()贿赂()忌讳()内疚()巾帼()茅塞顿开()发酵()舆论()忿忿然()耿耿于怀()。

能力题――挑战自我(5分)。

2、根据意思在横线上填写词语。():形容非常高兴或得意的神态。():危险已经过去,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豪华美丽,有气派。():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形容忽然理解、明白。

3、拓展题――勇攀高峰(5分)小说想告诉少年朋友一个什么问题?

高中教学教案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三,匀速直线运动。

探究活动【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京城有了民办男子高中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yj。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我们长大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5单元“语文天地”中的口语交际内容。这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本单元和上学期第17单元相承接,通过尤拉、马莎、少年毛泽东等一系列人物的故事给予学生启示,使他们初步了解什么是“长大”。那么如何使课本与生活衔接,使得学生“学有所用”呢?我认为“语文天地”中的讨论“我们长大了”就是一个契机。

二、学生情况分析:班上有48位活泼可爱的学生,说话、做事、看问题天真单纯。有时他们兴冲冲地跑到教师面前,高兴地讲他们碰到的事儿,可往往因为表达时思维跳跃,语句不连贯,让教师不知所云。童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在迅速地变化成长。他们处在这变化当中感受并不明确,需要外部环境的引导,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因此口语交际的指导,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三、设计理念:

1、口语交际是一个听说整合的过程。

在活动中,学生既要敢于表达、学会表达,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不同声音。这一小小的习惯,既是做合格公民和学习知识的需要,还体现着两种教育价值观的整合,即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与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的统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畅所欲言的学生通过展示自己,提高了自己,也提升了集体。而每个人认真倾听则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集体的利益,也只有在集体中,个人的能力才能得以增长。这些理念只有通过口语交际中“听”和“说”这两个具体环节的训练,才能让学生知道表现自我和尊重别人的关系。

2、师生互动。

作为教师,关键是要放开,和学生的心灵平等对话,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才会有交流的局面。而今教育面临重大变革,这种思维定势是一种相当大的阻力。不仅仅是教师的原因,它同整个社会和教育背景都有密切的关系。作为当代教师,我们也处在终身学习当中,迅速地适应变化是现代人的基本功。因此,实实在在地“放下架子”,师生平等对话,才能和学生互动起来。

3、口语交际的情境要真实。

虚假的情境脱离学生生活,即使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但无奈在学生心中没有相关体验,激不起半点涟漪,又怎样启发他们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呢?语文教学在真实的情境中才可挖掘出学生真正的思维。口语交际中说的话应该是来源于内心的、真实的。在真实的情境中说真话,即使说得幼稚,说得荒唐,都没有关系,因为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

四、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了解“长大”的真正含义。

3、总结一年来自己在各方面的进步,激励学生今后争取更大更快的进步。

五、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真实的交流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表达,懂得成长的真正含义。

六、教学准备:《长大了》的儿歌、《争做文明小市民》拍手歌、《口语交际儿歌》儿歌、家长的录音带、每个孩子准备送给同学的花瓣。

七、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

1.在家庭成员中开展“我长大了吗”的调查活动。可询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并做好录音。

a.您认为长大的意思是什么?

b.您觉得我长大了吗?为什么?

c.请您讲讲我小时候的事儿,讲一讲我是怎么长大的,好吗?

(对于完成该项任务有困难的学生可改为口头进行。)。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时,提醒学生注意几点(也可在学生调查失败后再相机指导)。

(1)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家人谈,最好能提前约定时间。

(2)要用认真的态度、仔细的准备,告诉家长: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比如:给被调查者准备好一杯水。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并切忌撒娇。

(3)谈话中要有礼貌,对长辈要尊敬。

(4)如果家长有时间谈,但又并不当回事,就明确提出你希望他(她)能认真配合你。

(5)要有多次调查的打算和决心。

2.收集自己出生到现在的照片,看看有什么变化?

3.想像并画出自己成人以后的样子、职业等等。然后课堂上集中讨论现阶段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总结得失。

(二)、课堂教学。

念儿歌(出示在展示台上或小黑板上)右上角贴上丁丁的像。

长大了。

阳光照,花儿笑,我背书包上学校。

见到老师敬个礼,看到同学问声好。

老师讲课专心听,有了问题勤思考。

读书写字坐得端,作业认真按时交。

集队玩耍讲文明,不和同学去打闹。

老师夸我有礼貌,同学说我纪律好,

我说自己长大了。

1、教师读,学生听听丁丁有哪些进步。

2、抽生说说:好朋友丁丁有哪些进步了?

3、师小结:丁丁讲了自己上小学一年级后的进步,他觉得自己在长大了。我们的孩子有没有长大呢?你想夸夸自己吗?我们先来听听这两个同学的发言。(一个学生只用一句话来说自己的进步,另一个学生用一件事来说明自己的进步),这两个同学的发言,你觉得谁把自己的进步介绍清楚了?(要求:把事情讲清楚)。

(三)、同学自由说话,抽生发言。

1、师:知道怎么夸自己的进步了,我们就开始准备吧!不过,如果你觉得我们班哪个孩子比你的进步大,你也可以来夸他。

2、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夸自己或者夸别人都行,尽量展示能体现自己进步的资料。教师相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随机板书:对人有礼貌,学到了很多知识,爱举手发言……,写成阶梯形状。)。

3、学生进行评价,主要看他把自己的进步讲清楚了没有。

(四)、读家长来信,夸夸我自己(在家是个好孩子)。

1、师: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进步了,那你们在家里、在社会上的表现怎么样呢?我们听听一位妈妈的话就会明白了。

2、听家长录音,听听这位小朋友是谁,她有什么进步。

3、大家喜欢她的进步吗?让我们用掌声向她表示祝贺。老师讲述陈诗给老师让凳子的事。

6、师:孩子们真能干,不仅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还是个文明的小市民。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争做文明小市民》的儿歌,这会让我们的进步更多更大。

(五)、你有没有表现不好的方面?孩子们,请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这像不像一个阶梯呀?它在告诉我们,成长就像攀登阶梯一样,要一步一步往前进,这每一级阶梯就是你的一个进步,无数的进步才会让你渐渐长大。所以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句话:勇攀进步梯,我们在长大。

(六)、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看到了很多同学平时的表现,你觉得谁的进步最快呢?请把你手中的花送给他,表示你对他的祝贺,并说说你要怎么学习他。同学们把自己的小红花送给认为进步最快的同学。

(七)、总结:今天这节课主要是同学们围绕一个话题来讨论、交流的,这就叫口语交际课。那么上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一起朗读《口语交际儿歌》结束这节课吧。

附:

争做文明小市民。

你拍一,我拍一,不能随便丢垃圾;

你拍二,我拍二,爱护公物是大事;

你拍三,我拍三,花草树木不摘攀;

你拍四,我拍四,乱闯红灯要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口中有痰不乱吐;

你拍六,我拍六,脏话粗话莫出口;

你拍七,我拍七,勤俭节约要牢记;

你拍八,我拍八,文明行为从小抓;

你拍九,我拍九,文明公约要遵守;

你拍十,我拍十,做人处事讲诚实。

口语交际儿歌。

口语交际真正好,要说的话儿真不少,

你说我说大家说,小朋友们真快乐。

说话声音要响亮,态度自然又大方,

认真听仔细想,看谁的本领真正强,

真正强!

数学教案高中教学

3、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类讨论,函数的数学思想。

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如何通过类比利用等差数列学习等比数列;

难点:等比数列的性质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问题1:满足什么条件的数列是等差数列?如何确定一个等差数列?

(学生口述,并投影):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要想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只要知道它的首项a1和公差d。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和d,那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板书)an=a1+(n-1)d。

师:事实上,等差数列的关键是一个“差”字,即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第一次类比)类似的,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2: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数列。

(这里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法,对于“和”与“积”的情况,可以利用具体的例子予以说明: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和”(或“积”)等于同一个常数的话,这个数列是一个各项重复出现的“周期数列”,而与等差数列最相似的是“比”为同一个常数的情况。而这个数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等比数列了。)。

2、新课:

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

师生共同简要回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的方法:累加法和迭代法。

公式的推导:(师生共同完成)。

若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和首项为a1,则有:

方法一:(累乘法)。

3)等比数列的性质: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等比数列的性质。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之间似乎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为我们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提供了一条思路: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通过类比得到等比数列的性质。

问题4:如果{an}是一个等差数列,它有哪些性质?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寻找规律,如:

3、例题巩固:

例1、一个等比数列的第二项是2,第三项与第四项的和是12,求它的第八项的值。

答案:1458或128。

例2、正项等比数列{an}中,a6·a15+a9·a12=30,则log15a1a2a3…a20=_10____.

(本题为开放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如对于{cn}:2,4,8,16,……,2n,……,则ck=2k=2×2k-1,所以{cn}中的第k项是等差数列中的第2k-1项。关键是对通项公式的理解)。

1、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以及它的性质,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不仅学到了关于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由类比——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的过程。

2、作业:

p129:1,2,3。

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首先作为等比数列的第一节课,对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性质是学生接下来学习等比数列的基础,是必须要落实的;其次,数学教学除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比数列是在等差数列之后学习的因此对等比数列的学习必然要和等差数列结合起来,通过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类比学习,对培养学生类比——猜想——证明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有利的。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设计过程: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类比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3)等比数列的性质;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探求思路,一方面使学生回顾旧。

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联想,为类比地探索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奠定基础。

在类比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之后,再对几个具体的数列进行鉴别,旨在遵循“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使学生体会观察、类比、归纳等合情推理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之后,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又是一个重点。这里通过问题3的设计,使学生产生不得不考虑通项公式的心理倾向,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使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接受。

通过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等差和等比的相似性,为下面类比学习等比数列的性质,做好铺垫。

等比性质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高潮,通过类比。

关于例题设计:重知识的应用,具有开放性,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高中教师历史的教学反思高中历史教师的职责

当高考结束的钟声敲响,紧张而又充实的高三第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渐进尾声,这一个学期以来的历史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常让我反思,高三这一学期的紧张与快乐、疲惫与幸福,成功与失败一直相伴而行,却一直充满希望的生活让我们至今回味;现我将我的做法、得失拿出来哂哂。

一、眼中有高考。

高考是学生考,但离不了老师的引导、指导,所以要让学生考得好,首先老师引得好,“引”的关键是老师时时眼中有高考,事事围绕高考转。我们的做法是:

1.合理安排高考复习时间。

为了保证高三有充足的复习时间,在学期初,我就结合以往高三辅导经验,按市统考要求,拟定了三轮复习计划,力争做到一轮夯实基础,二轮狠抓提高,对于第三轮复习,“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补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逐步提高学生成绩及能力。

2.研究高考收集高考试题。

12高考结束后,我们注意收集各地高考试题,并把它们与前两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类分章整理,仔细研究试题特点,做到心中有高考、心中有试题。在教学过程中,随进度和教学内容适时调出使用,这样学生既熟悉了近年的高考难易程度新颖程度,对高考不再那么恐惧;同时还可排出一些刚考过的考点,减轻复习的负担。

3.关注社会热点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去解读热点,编制热点小专题。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

4.团队协作备战高考。

这里的团队包括教师团队,更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班级团队。与备课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分工协作备战高考;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多帮助,多留时间给学生,大家齐心协力奔高考。

二、学、练为高考。

为了让学生考好,就要让学生把知识烂熟于心,还要让学生把知识用得得心应手。

1.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一是要将课本读“薄”,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针对地将课本里大量的阅读文字和不少孤立、静态的陈述性语句,以及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性词句果断删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

二是将课本读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有针对性地自编试题就非常重要和有用。这类考题考查内容主要是与市诊断考试以及高考同步,试题形式与高考题相同,检测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在每一次诊断考试前准备多套,集中训练,效果很好。

3.考前强化训练高三的考试有点多,综合的月考、学科的单元考、专题考,似乎一个都不能少。但我认为学科检测在日常应减少一些,以增加学生阅读教材、领悟知识的时间。

数学教案高中教学

1.知识目标。

1)。

2)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

2.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

2)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

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之前也刚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

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

2、学习需要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复习。

1)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

2)复习指数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

2.情景导入。

政治教案高中教学

1、本框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二框的内容。

2、《课程标准》对本框题的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

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根据本框题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求,以及师生个性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名称具体实施选用原因与意图。

一、导入新课。

第一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化影响消费需求。

(2)20天价月饼少了的原因是什么?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师生总结: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比较小。

新闻材料:黄金价格今年坐上了一艘真正的“火箭”,年初以来,国际黄金价格从每盎司1500美元到1600美元花了3个月时间,从1600美元到1700美元花了半个月时间,而从1700美元到1800美元只用了4天时间,此后冲击到1900美元也仅用了8天时间。国内金价也亦步亦趋,紧密跟随。

在黄金原材料价格的带动下,我国各地黄金饰品全面涨价,黄金饰品价格创新高。9月9日,千足金价格上涨至383.48元/克。(汇金网,年9月9日)。

问题探究:黄金价格不断上涨,人们对黄金首饰的需求量会又怎样的变化?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2)汽油价格上涨为什么会使天然气需求增加?汽油与天然气是什么关系?

师生总结: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影响消费需求。

(1)在有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其互补品需求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下降,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其互补品需求增加。

假设a与b为互补品:

a价格a需求b需求。

上涨减少减少。

下降增加增加。

(2)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其替代品需求减少。

假设c与d互为替代品:

c价格c需求d需求。

上涨减少增加。

下降增加减少。

三、情景模拟,体验经济。

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设置情境:成立高一(23)班食品公司。

得出结论:马上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适时对情景一、二进行图解)。

师生总结:供求与价格的辩证关系。

情景三:2011年中秋节前3个月,大批食品会企业搭乘“中秋节”这般顺风车,大量生产月饼,因而导致每年的这个时段间月饼产量严重供大于求,价格狂跌!

得出结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四、小试牛刀,知行合一。

做精明的购物顾问。

材料:张太太对生活的支出都精打细算。今天,张太太打算去超市买些蔬菜、肉类、食物、油、盐;刚好家里的音响坏了,一直打算买部新的;他的儿子非常喜欢球类运动,她也一直打算给儿子买些球类运动器材,也想顺便去服装区看看有没有特价好衣服卖。现在她就去超市了。

各种商品的价格情况如下:

商品区划分商品名称昨天(原价)今天。

蔬菜肉类食品区。

(单位:元/斤)菜心23。

生菜32(特价)。

白菜1.51.2(特价)。

牛肉1310(特价)。

猪肉1012。

金龙鱼(花生油)5863。

富虹(花生油)6973。

体育用品区网球拍15元/个25元/个。

羽毛球拍188元/对149元/对。

羽毛球4元/个3元/2上。

服装区(元/件)t恤2838。

运动服188286。

大衣298150。

(学生根据材料提出建议,并说出其中的经济学道理)。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教材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水平出发,配合较多的图片、故事、文献、动脑筋等资料,使学生很有兴趣地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得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本课设计: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可以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讨论发言更是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参与。媒体的运用也是从这个目的出发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教案高中教学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落实“教好、教会,学好学会”核心工作理念,深化课程改革,打造精品课堂,提高教学效益,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全力备战201x年高考,扎扎实实搞好一轮复习,为高考冲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措施:

生每一堂课的落实,对学生的每一堂课明确提出目标要求,精心选择针对性训练;处理好练习质与量的关系,要精练、巧练;抓好作业的批改,力求提高指导性;抓好习题的讲评,探讨适合学生的、高效的习题讲评方式;定期汇总学生的易错题、薄弱题,针对薄弱学生进行重复性训练。

6.做好学生的分层管理与辅导,有计划地做好“固强补弱”工作,优等生以扩展提高为主,中等生以补充、转化为主,促进向优等生转化,学困生要做到多关心、多接触、多面批、多鼓励,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7.加强多媒体课件的研究与制作。多媒体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实实在在的用好,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教师历史教学总结反思

在高中历史中,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便是教学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老师必须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完善。

一、在上课之前做好教学反思,能够保证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很多老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目的性不强,教学设计的时候连贯性也不够,计划性问题缺失,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老师教学的时候没有一定的目的,教学内容没有中心,甚至有些时候还会跑题,讲解知识点的时候,老师也会过多地表述自己的一些想法,没有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没有重视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老师在上课前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反思,发现上节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进行明确,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信息的反馈,提高教学本身的针对性。

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对课堂反馈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会和学生进行互动或者交流,这就导致了老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一定的完善,教学的针对性非常的差,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提高也非常的缓慢。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课堂提问或者是进行小测试,这样,老师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会更加的及时,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不足之处开展教学,这样教学本身的针对性会大大的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由于老师经历和个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区别,教学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同。只有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接受,那么教学的效率才会真正的提高。老师在教学完成后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看其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采取措施进行完善,只有这样,老师的教学效果才会真正的优化。

四、重视多元化评价,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但是老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往往会比较主观,而多元化评价方式能够改变这种情况,能够更加全面地反馈老师的教学情况,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老师更加容易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使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也可以直观地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教学,对于学生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老师必须虚心接受,绝对不能打击报复,这对自身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老师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能够帮助老师改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帮助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是符合高中历史教学发展需要的。

高中教师历史的教学反思高中历史教师的职责

这周进入到复习阶段,第三单元单元小结以及期末复习。

单元复习我决定跳出教材所圈定的局限,按照横向、纵向的历史结构,重新整理复习思路。第三单元,从明朝建立一直到清朝乾隆皇帝。单元小结我把横向历史分为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明中后期、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个部分。再根据第15课至22课的内容,将纵向的历史填充完整。以此来复习第三单元,加强学生宏观历史思维的形成。

运用这种把历史时间轴列出来的方法进行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在复习课上很有兴致,积极记笔记,积极找到每个历史事件对应的历史时间段。历史不是真的很难,历史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让学习历史有规律可循。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历史宏观思维,以及在其脑海中建立历史框架,让学生把握大的历史方向,是比死记硬背具体历史知识更重要的基础教学工作。初一,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虽然初中历史中考开卷,但是,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为了高中至以后的学习,以史为鉴的教训,经验才能愈发自己体会出来。学习历史不光是为了考试,人们就处在历史当中,明媚的今日也将成为历史,从历史看自己,在历史中找到自己,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但是,历史这门学科要将其真正地教好,绝非易事。上到期末,学生们的兴致明显下降。学期伊始,学生兴致高涨,估计只是对我这个新来的实习老师颇感兴趣。时间一长,互相熟悉了,新鲜感消失了。学生一开始的兴趣点就不在历史上,想把历史学科的思想延续下去,是需要费一番心思的。要让学生喜欢历史,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历史的恐惧感。学生普遍觉得历史难,学不懂,我觉得老师有很大一部分的责任,老师如何让学生理清历史复杂的纵横向顺序,用什么方法?这很关键。非拥有深厚教育经验的教师不得摸索出来。这不仅要教师自己设计好教学思路,更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两者充分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才能碰撞出智慧和热情的火花。

一个学期结束了,实习生活充实而美好。且不说教学技能提高了多少,至少亲自上了一回讲台,感受了当教师是一种什么滋味。经历过一次,就多一份经验,这次是瞎子摸着石头过河,下一次,也许就是正常人看准石头踩着过河了吧。

高中教学教案精选

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固定篮圈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篮球赛攻防频繁,技术动作多样,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教材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保健》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本课是高中体育课中学习篮球运动的第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球、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是学校普通班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点:运球--准确的手型及按拍球的部位、力量。

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的手型及传接球的准确性快速能力。

难点:运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掌握能力。

双手胸前传接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乡土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一)开始部分(2’)。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二)准备部分(6’)。

1、配乐游戏:小渔网(3’)。

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同时达到热身效果,安排了配乐游戏“小渔网”,在游戏中配上舟山民乐,运用了情景教学、乡土教学,提高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情操。

2、熟悉球性(3’)。

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

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三)基本部分(30’)。

1、运球(5’):高低交替运球,两手交替运球,体前变向运球,急停急起运球等原地和行进间的运球练习。

为了进一步建立运球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在运球过程中护好球,眼视前方把球控制好,采用了学生散点看教师示范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身体的姿势、手型、手法和球的运行要准确。着重解决手对球的按拍力量、方向、掌握。上下肢协调配合和眼视前方,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2、抢运球(5’):要求:先进行一对一的“抢运球”对抗练习,然后进行分组“抢运球”对抗练习。

为了使运球技术有一定的升华,特意安排这一练习,这一练习旨在加强学生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为下部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原地两人一组双手胸前传接球(3’)。

要求:前臂发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转,肩、肘、腕关节放松,全身协调。

4、原地两人一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2’)。

要求:运、传、接运用协调,且要迅速转换衔接。

3、4的练习主要为了进一步建立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掌握传接球的手法、上下肢协调配合,加强运球和传接球的衔接。

5、四人一球一组,行进间运球后传球、接球后运球(4’)。

要求:运球和传球,接球和运球要相互衔接好、顺,逆方向都要练习。目的是利用运球和传接球动作有机紧密衔接,快而连贯,更进一步提高传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6、三人传接球,一人抢断球(4’)。

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进攻意识和协作配合能力,善于隐藏自己的传球意图,以及运球假动作新式单个战术行动与提高传接球技术相结合。要求:无球队员跑动、接应要积极,防守队员要密切注意传球队员的行动,抢断、封堵要积极。

7、连续传接球(接龙)比赛(5’)。

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快速传接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结束部分(4’)。

1、配乐伸展放松操(3’)。

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1’)。

1、场地:篮球场一只;

2、篮球41只,球筐4只,录音机1台。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第二十、三十五分钟。

运动密度约为55%,运动负荷为中等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