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告诉我们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通用8篇)

时间:2023-10-13 13:28:38 作者:翰墨 自我介绍

青春是时间的礼物,我们应该珍惜它,用激情去拥抱生活的每个细节。青春是一个承载梦想和希望的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制定并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告诉我们篇一

缓地读完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感到深深地震撼。文中讲述了一个中国孩子向联合国秘书长写的一封信,信中作者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以及对世界和平的向往。我深切地感悟,这何尝不是我的希望。

文中小作者的父亲,为维护世界和平,光荣牺牲了。小作者因为父亲的牺牲,永久的失去了父爱。作者的内心,首先为自己的父亲感到骄傲,再次表述了对父亲的眷恋,还有自己对永久和平的渴望。

古人司马迁曾说过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父亲作为一名维护正义的战士,在任重而道远的理想征途中付出了生命,但他的死,可以说是重如泰山。在他的身后还有千千万万的战士会继续他未完的事业,他们都会为他们的理想而战。父亲的牺牲可以说会响小作者的一生。

小作者非常想像父亲一样去完成父亲未完的遗愿,却有感自己力不从心。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太平,世界各地还充满着战争,罪恶的子弹依然时刻威胁着许多大人和小孩,他们因为得不到和平之花的开放,随时担心看不见明天的太阳,而生活在恐惧中。

小作者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向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呼声。他希望大家能珍视每一个生命,珍视自己美丽的家园,远离恐怖的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

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着阳光和爱,让和平早日到来,让和平之花处处开放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告诉我们篇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我四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课文,可至今仍记忆犹新。这篇文章深深地触动着我,我为失去亲人的孩子感到悲伤,为世界上仍存在不和平而愤慨。

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他写了一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这封信里回忆了他的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光荣牺牲的事,向联合国秘书长陈述了战争的危害及自己对和平的渴望。小作者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自豪。

虽然我们中国孩子现在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许多国家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摧残着和平之花。那些活在战争中的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他们怕失去家园,怕失去生命,怕失去校园,怕失去......

“救救孩子们吧,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我们所有少年儿童的共同心声。我们拥有同一片天空,同在一片土地,同住一个地球,我们要珍视每一条生命,珍视我们美丽的家园,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希望,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维护和平,那么和平之花就能永驻人间!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告诉我们篇三

老师给大家送来了一份礼物(出示鸽子图)这是什么?(鸽子),这不是一只一般的鸽子。它是一只飞跃了五湖四海到处播撒爱的种子的和平鸽。

1、你们知道什么是和平鸽吗?

2、这只和平鸽飞到了咱们中国,飞到一个中国孩子的心里和他一起共同呼吁。他们在呼唤什么呢?你们一定比我还想知道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2课。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2:这个中国孩子在呼唤什么?

生3:他为什么要呼唤?……

(师把生提的问题归纳整理在屏幕上。)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

生:自由小声读课文。

1、师: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

生:这个中国孩子叫雷利。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这是一封信,在信的末尾写着他的名字。

师: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信的落款日期,念一念:1996年11月8日,原来这是一封九年前写的信。

2、师:那谁知道第二个问题呢?

生:他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要想答好第三个问题,咱们还要仔细读读课文,用笔勾一勾,画一画。

生:再读一遍课文。

生1:因为这个中国孩子的爸爸是一名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或战士,在执行维和行动中光荣牺牲了,这个中国孩子很悲痛,所以要呼唤和平。

生2:因为世界并不太平,许多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人民遭受着极大的痛苦,所以他要呼唤和平。

师小结

师:请你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在小组内再深入学习。

学习要求:

1、“我”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3、怎样朗读描写爸爸的句子?

生:小组交流、学习

生:爸爸是一个热爱和平的英雄,爸爸还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是一个慈祥的父亲。我们从第2段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对爸爸的评价看出爸爸是个优秀的观察员,从5自然段对爸爸的描写: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看出爸爸很优秀,很有才华。从他为维护世界和平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可以看出爸爸热爱和平,是一个为和平事业勇于献身的英雄。从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深情的目光看出爸爸是个慈祥可亲的人。读这些描写爸爸的句子时,一定要饱含悲痛的人心情,愤怒的心情,还有自豪的心情。

师:你来试试。

生:读3-5自然段

师:他读得怎样?(评价)

生:自由评价

师:女生一起来试一试,相信你们会读得好!

师:这么一位优秀的、出色的爸爸在维和行动中竟然壮烈牺牲,当他的遗体归来时,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出示课件)

师:现在你们的心情一定和雷利一样,请你们用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全班齐读3-5段。

生:自由发挥想象说。

师:我相信爸爸一定听见了孩子们的心声,他一定十分安详满意地离开人世,让我们再次回忆一下爸爸前的英容笑貌吧,让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全班齐读这一部分。

生:齐读。

师:深情朗读。

生:评价。声音有时低缓,有时高亢,后面声音逐渐提高。

师:愿意向教师这样再来读一读吗?现在我们只读4自然段。

生:其它国家仍然有战争,那里的孩子生活在战争带给他们的苦难中,他们没有幸福的童年。

师:请把你们搜集的资料拿出来与同方交流交流。

生:上台汇报搜集的资料。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请看(出示课件)。

生:谈看后的感想,愤怒、悲痛、向往

师:用数据说明战争死亡人数

师:是啊,人人都向往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平多么美好啊,就像鲜花一样,但它又是那么脆弱,那么容易被破坏,让我们一起来年看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吧!齐读6、7自然段。

师:孩子们为了世界和平,人民不再遭受苦难,我们应该向这个中国孩子雷利一样放声呼唤:“救救孩子们,预备起”。

师:引读后面,为了母亲……为了妻子……为了孩子

师:这仅仅是雷利一个人在呼唤吗?

生:不是,他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

师:那么,现在你们也是中国人也是呼唤者之一,你们代表中国的孩子再来呼唤一次吧!齐读第8自然段。

师:这个呼声多么美妙,多么动听,它是世界上最和谐的音乐,是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让我们全体起立(不要看书)再来呼唤一次吧!

师:引读:敬爱的加利先生……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

师:孩子们,为了和平,我们仅仅有呼吁够吗?我们还应该怎样?

生:不够,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生:展开讨论。

生:汇报

师:小结:你们谈得真好,个个都是和平小卫士,有了你们的行动,世界将变得充满阳光,鲜花和爱,整个世界会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响和平之歌吧!(放课件:美好生活画面。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告诉我们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

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1、放《让世界充满爱》歌曲。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幸福生活

一、 导入揭题:

1、看一组战争图片。

教师述说:同学们,虽然我们的生活都非常安定,但是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更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

面对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

2、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先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3、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自由读。

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出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齐读

你有什么问题?(他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为什么还发出这样的呼吁?)

3、揭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自学要求: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请试着划出有关句子。

3、同桌互相检查字词,交流问题。

三、讲读课文

1、交流:雷利为什么会发出呼吁?

情况一:因为作者的父亲牺牲了,所以会发出呼吁。

追问:为什么去世的?说明什么?你能找到有关句子吗?

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情况二:和平之花并没有永驻人间。找到句子

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读出你的心情。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不太平的事例吗?(雷利的父亲因维和而牺牲了)

2、体会雷利失父之痛

在这个事例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划出有关句子读读体会体会)

交流:

a 两年多来

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是什么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再读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b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1)配音乐,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

(2)想像:

你能听到他爸爸在呼唤什么吗?指名说

你能听到悲痛的雷利心里在说什么吗?

雷利的妈妈心里在说什么?

在场的叔叔阿姨心里在说什么?

难道仅仅是在场的人的心声吗?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想?

出示句子: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齐读。

引述:这样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就这样被可恶的战争夺取了宝贵的生命,他本来可以为国家作出很大的贡献的,他的牺牲给亲人带来了无尽的伤痛,所以我们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再读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你想说什么?让我们一起呼吁:

出示: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出示小资料,轻声读一读。

再读: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5、说话训练(选一题说)

为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大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小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师引读: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看来维护和平之心已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生根,现在让我们跟随雷利一起真诚地向敬爱的加利先生呼吁: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四、课外延伸:

1、 放《让世界充满爱》歌曲。

2、 出示:

课外选做:

(1 )、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2)、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谴责。

板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世界并不太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告诉我们篇五

1、利用由已知到未知,可以激情学生的兴趣:

我让学生回忆前面所学过的文章:《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因是这四篇文章中有些语句的句式、内容、意境等有相似之处,可以让学生理解古代文章的传承与发展,以激发学生学习古代名篇的兴趣。另外,这些文章语言优美、朗朗上口,富有诗意。

2、疏通文章,讲求学生自主,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具体讲授中,疏通文意是首要的。鉴于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本文的注释又比较详细,再加上网页中的注释,翻译文本的任务可以交给学生们。

另外,有些资料,我也让学生自己查找,自己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此时,教师在新课程中的“主导性”地位也就体现了出来,也避免了教师强行要求学生识记的状况的发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告诉我们篇六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赛,在城区决赛中执教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如今,半个月过去了,但台前幕后那感人的一幕一幕,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今天,借这个平台,再次对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以及给过我指导和帮助的所有同仁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中国孩子雷利于十多年前写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课文感情真挚,既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又表达了作者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美好心愿,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训练的好材料。

在决定选用本课参赛的时候,教者就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也是一篇有很多成功的教学案例的课文,要上出新意,上出特色绝非易事。同时,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要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感受到作者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体会出雷利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明白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难度很大。因此,教者把这一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力求在教学中多管齐下,实现突破。

首先,在课前的互动中,教者和同学们一起以游戏的方式,合作演唱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并引导孩子们深情讲述了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和欢乐,这无疑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幸福与雷利的失亲之痛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与课文主人公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孩子们对雷利的遭遇感同身受,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内心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

其次,在指导学习书信正文第二段时,教师抓住“忘不了”一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换位,想象自己还忘不了哪些和父亲在一起的欢乐和幸福。在孩子们饱含深情的诉说中,他们已经不再是自己,雷利对父亲的怀念,已转化为孩子们自身强烈的感受。同时,这些美好的回忆,再次与后文中“灵柩归来”的现实形成巨大反差,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

第三,在导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时,教者结合理解“罪恶的子弹”“娇嫩的和平之花”等词,通过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既很好、很到位地理解了词句,有通过大量的事实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至此,“要和平,不要战争!”已不再是雷利的呼声,而是孩子们共同的心声了。而这些,绝不是教师空洞说教的结果,而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让人欣慰的是,这些预设都在课堂上变为了现实,本课的教学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语文课必须要姓语文,决不能忘记语言训练这个根本。”这是一个同行先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诚然,《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情感性极强的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材料,教师利用这个材料,花大力气指导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必须的,但这仅仅是语言训练的一个方面。一堂语文课,如果仅仅停留在感悟语言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教者有意识的设计了多个语言文字训练点:在指导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勾画,找出其中反映雷利内心巨大悲痛的词语,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角色换位,回忆和父亲在一起的幸福和欢乐,进行了有效的说话训练;在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时,又通过交流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对“罪恶的子弹”“娇嫩的和平之花”等词进行了深入、到位的理解……当然,文中充满情感、富有特色的词句还有很多,如果教师能在积累和运用语言上再做做文章,譬如,留些时间让孩子们将文中那些优美的语句熟读成诵;譬如,仿照课文最后一段中的排比句练习说话……那么,本堂课上的语言文字训练将得到更好的彰显,训练效果也会更为明显和直观。

本堂课上,教者成功地引领学生走进了文本,在感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对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他们为雷利的遭遇而流泪,为战争的罪恶而愤怒,为人类的和平而呐喊。至此,课文本身的情感目标似乎都已达到。但教者并没有让自己的教学仅仅停留于此,而是因势利导,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时,引导学生抓住“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想象交流:什么样的世界是“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世界?交流中,孩子们的思绪早已超出了文本,开始有了对战争根源的童稚而朴素的思索,就像一个孩子在交流时谈到的那样,他们明白了,“只有世界充满着爱,和平才会真正实现。”这样的处理,既照顾到了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又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同时,还将学生的思想引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有了对战争根源的理性的思考,可谓“润物细无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告诉我们篇七

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对两课时的教学过程的回忆,自我总结一下,进行教学反思。

进行第一课时时,首先通过让学生看战区孩子们的悲惨生活,使其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尤其是给孩子带来的灾难,让学生很快进入状况带着悲壮的心情来学习。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各抒己见、小组合作学习等几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体会感受深刻的句子时,让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的度没有把握太好,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没有进一步给与提示使其自我思考得出答案。最后指导学生怎样有感情朗读课文,效果还算不错。

进行第二课时时,由于教学时间设计不合理,以至于后面的内容无法按时完成。因为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是有感情朗读课文,所以在这节课伊始,便点名让四五个同学起来读,用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忽略了本届课的教学重点是课文的7-10自然段、划分文章层次及总结中心思想。由于时间浪费在朗读上一课的内容上,本节课只讲到划分层次,占用了下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本节应该完成的任务,实属不该。

今后一定总结经验,接受教训。

最后感谢老师的宝贵意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告诉我们篇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5课,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的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读完,我都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同时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我的孩子们跟我是一样的。

语文课是情感的科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入情入境。由于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为此在引导学生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时,我的心也随着学生的发言而隐隐作痛。雷利是多么怀念他的父亲啊!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我在朗读第3自然段时,声音不禁颤抖,热泪不禁盈眶,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的情感也和我达成了共鸣,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而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都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再化为动情的声音,每一句话的朗读都饱含深情。尤其是励芸同学朗读的2、3自然段,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引起强烈的共鸣,使课堂因为她的朗读而精彩异常。本文在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时也有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

其实,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只有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时,学生能针对同一句话谈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发言的大部分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周璐露同学能根据“蓝盔”加上了引号,体会到它的意思并不单纯是指一顶蓝盔,而是象征着和平。爸爸是想让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叶旭东能联系上下文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对于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平时的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

本节课上的教学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虽然很简单,但是非常实用。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如亲临其境,关于战争的图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进而唤起了学生对和平的渴望,树立了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发言面比较窄。我觉得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有一定的紧张情绪。另一个是课堂上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还是有些少,学生在没有组织好内部语言时,自然就不会举手。而这样,那些阅读感悟能力较强的同学便显现出了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

回想这节课的准备过程,真是感慨万千。同组老师尤其是师傅朱伊红老师的指导,自己的潜心钻研,终于使本节课收到了比较让人满意的效果。虽然这只是一次活动,只是一节课,但是带给我的意义决不仅仅是这些,我想我的收获会更好地运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