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惩戒心得体会(优秀5篇)

时间:2023-10-03 09:29:40 作者:雅蕊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惩戒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惩戒问题也成为当前广受关注的话题。教育惩戒是指在教育中故意使用某种预定的惩罚方式来改变学生行为的做法。然而,惩戒与否,何种惩戒方式更为适宜,需要进行一定的探讨。

第二段:正文

教育惩戒是学校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过度惩戒或失当惩戒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制定一整套惩戒体系,注重惩戒方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过度惩戒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实践中有效防止和惩戒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此外,教育惩戒应该服从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学习情况、家庭环境等因素采取适当形式进行。

第三段:探讨加强家校合作

惩戒不可代替教育,家庭作为培养孩子的第一场所,我们更应注意家校联动,共同推进惩戒的落实。此外,学校也应该追求实践案例,例如定期开展家长会、主题教育课堂、晨、晚练等活动,将惩戒融入家庭和学校生活中,逐步推进惩戒的有效性。

第四段:思考加强监督与反思

惩戒是教育的一部分,但同时应该防止过度惩戒和失当惩戒的出现,需要引进第三方评估体系,或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反思,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型。实现惩戒与教育的统一,积极参与教育模式创新和效果的提升。

第五段:总结

教育的发展和实施方式有赖于惩戒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学校作为教育惩戒的主体,应该坚持教育惩戒统一的原则,注重惩戒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应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动协调,健全教育惩戒的监管与反思机制。传统教育惩戒方式淘汰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调整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在统一惩戒与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更加积极向上、有思想、有活力的新型学生。

教育惩戒心得体会篇二

最近看了一本名为《教育惩戒》的书籍,对于其中关于孩子教育的内容,我产生了很多感悟和思考,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惩戒与教育并重,才能有效引导孩子成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惩戒和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惩戒不是简单的惩罚、强制和压抑,而是针对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理解错与对、对与错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教育的指导下加以改正和避免。只有在惩戒和教育并重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孩子成长的作用。

第二段:坚持行为主义教育方式,避免说教和情感干扰

在孩子教育中,坚持行为主义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行为主义教育方式强调的是审慎的行为管理,对于孩子不良行为的惩戒采用的是行为上的限制,避免对孩子的情感干扰,让孩子在没有沉重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快速改变行为。

第三段:平衡教育中的权衡

在教育中,权衡是重要的。在惩戒与教育中,要保持公正和平衡。贯穿于教育过程中,平衡的权衡能让教育更加有效地引导孩子成长,避免孩子的性格受到剧烈的情感波动和过度惩戒教育的影响。

第四段:强化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意识

孩子教育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孩子的责任感。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来支持和引导,而作为父母、老师,我们要重点关注和引导孩子的责任意识。任何一次不规范的行为,孩子都需要意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不要让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而是要使孩子认真对待所承担的责任,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

第五段:教育孩子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教育孩子行为规范,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明智、具有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意识的人,我们需要把惩戒和教育相结合,采用正确的方法以及坚持的态度,引导孩子自觉的遵守文明规范,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以实现自我自觉,自我规范的管理。

总之,在孩子教育中,惩戒与教育是一体的,不能单靠惩戒来解决问题,只有以教育为主,以惩戒为辅,才能够真正引导孩子成长,并且培养出一个健康、智慧和能力的孩子。

教育惩戒心得体会篇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家陶行知曾用一句话道出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对教师的重要性,然而,近年来教师违规的行为却频频出现。

《惩戒规则》对校园教育做出了保障,同一天开始实施的另一则刑法修正案却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规范。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化趋势,低龄未成年人实施的恶性犯罪案件时常见诸报端。

因教师管教、惩罚学生而酿成悲剧,近年来可谓频频发生。每次事件发生后,舆论都会质疑教师的惩罚方式不当,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要求严惩教师,加强师德教育;而教师群体却感慨,今后再也不要管教学生了,谁知道批评、惩罚之后会引出什么麻烦?但是,如果学校老师都不再管违纪违规的学生,学校教学秩序何以得到保障,而校园的欺凌问题、问题少年问题只会更加严重。

针对这类事件,在严肃调查追究责任的同时,必须反思怎样才能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又维护学校教学秩序,要给教师批评、惩戒学生以正当权利。只是概念化地强调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或者概念化地说赋予教师适当的惩戒权,都无法走出当前的困境。

在发达国家,对这类行为是可以罚站以及请出教室的。但我国现在只有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原则性意见,而对于以罚站方式处理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通常会被质疑为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结果是老师干脆就不管,随便学生怎么做。在制定处罚细则后,学校要把具体处罚规定告知家长和学生,并和学生、家长签订协议,让学生、家长知道,如果学生违反了校规,将受到哪些处罚。不像现在,学生和家长会说不知道这类行为会受到什么处罚,教师也不知道处罚的尺度是什么,随意性比较大。

另外,要明确具体处罚的程序。对于课堂教学,应给予教师处罚不遵守课堂秩序学生的权利,并明确处罚的方式。而对于学生违反校园公共秩序,则应该组建学生事务中心(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专业人士代表共同组成),负责调查学生的违规行为,举行听证会,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在新加坡,对于未成年的男生也有鞭刑的处罚,但执行鞭刑不是当事教师拿起鞭子就打,而是要经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以及事先明确的处罚规定,决定打多少下、打哪个部位,并在执行时有其他教师、家长监督。这就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规则、懂得违规之后受什么处罚以及怎样被处罚。

具体到上述事件,就不应该由当事教师直接处罚,而应该交给学生事务中心进行调查、处罚。比如,在校内多次违规,根据有关规定应该给学生什么处罚,就给学生什么处罚(处罚规定事先告知学生、家长,违规之后严格按规定执行,学生、家长也很难有反对意见)。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对,放任不管也不对。怎样适当批评惩戒学生,关系到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秩序,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不能再模糊处理,必须明确体罚、变相体罚与适当批评惩戒的边界,以及适当批评教育的具体细节、程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惩戒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才合适的问题。制定《惩戒规则》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惩戒的尺度问题。《惩戒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并禁止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为教育惩戒和体罚、变相体罚划定明确的界限。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才是教育最本真的样子;而没有情感和丧失底线的粗鲁式教育,则应受到正义的天然排斥。

教育惩戒心得体会篇四

学校是每个学子成长起来的地方,而教育则是学子成长的伴侣。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子的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惩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对学生进行惩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地思考和深刻地理解惩戒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段:惩戒的意义和作用

惩戒是对学生负面行为的纠正和约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维护校园秩序的有力手段。它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的违规行为,更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良习惯,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改正,最终达到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效果。同时,惩戒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惩戒应该符合原则

尽管惩戒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惩戒的方法和方式却也是需要注意的。教育惩戒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不能过度刁钻和恶意。惩戒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灵活性,也需要严谨的原则去约束自己。特别是在学生面前,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能轻易地放弃自己的底线去满足学生的要求,否则就会失信于学生和家长们。因此,对于学校教育的惩戒,我们需要准确掌握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性和发展潜力。

第四段:我们需要努力去提升教育惩戒能力

教育惩戒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想要在学生面前改变他们的行为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技巧和能力去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倾向,并进行针对性的措施。我们需要积极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变化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接受教育,同时又不伤害到他们的情感。

第五段:结论

总而言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惩戒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掌握教育惩戒的科学性,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约束和引导,同时还能够达到良好的带教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学生的肩上,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和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教育惩戒心得体会篇五

网爆,15岁男生被6名未成年人围殴致死。此事一出。再次挑动人们的神经。

据报道,10月29日晚,陕西兴平市,15岁的初二男孩袁某,被6名未成年人用木棍群殴致死,后在一农田处被埋入土坑。6名杀人狂魔,其中有4人是职校学生。

教育悲剧真的不可避免吗?

如果是突发事件、偶发事件,人们的心理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但是,如果是人为因素,而且频频发生,那就得深思了,有必要探究悲剧的深层次原因了。

近年来,学生伤害事件不断上演,尤其是未成学生伤害他人的恶性事件频频出现,这些看似社会问题,其实根子在教育。

教育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因此,教育的手段就不可能是单一的。

但在今天,不少糊涂的家长,部分一线老师,在有些伪专家的忽悠下,教育观念严重出岔,因而失去了教育性。比如对孩子惩戒权的失落。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过:“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但在现实中,教育往往跑偏。不,有时候,教育简直是纵容。

去年10月份,大连13岁男孩蔡某杀害10岁女孩淇淇,并抛尸灌木丛,行为极端恶劣。这背后其实是家长教育惩戒的旁落。

13岁的蔡某走到今天,其实之前早已埋下了极端行为的隐患,蔡某家教不当,致使蔡某的恶性愈演愈烈,变本加厉,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其推手或始作俑者就是其父母。

20_年10月12日,武汉地铁2号线金银潭站,一位10岁左右的女孩,因为错下了地铁站,连踹妈妈6脚。女孩双手插在口袋里,妈妈拿着所有的行李。有路人劝阻时,这女孩却追打劝说着。这种场面,妈妈没有责怪女儿一句,不仅如此,当别人数落孩子时,妈妈却为女儿打圆场、开脱。

孩子犯错固然可气,但作为成人,面对孩子的问题不施以正当的教育,不能给以适当的惩戒,是十分可怕的。因为教育的不当,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次品”、“废品”,简直是“危险品”。

然而,教育从来就没有一味地赏识和快乐,学习任务的完成和人的健康成长,仅仅依赖释放天性是不可能的。

现在有些人大肆渲染“儿童中心”论调,有点过头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当然没错,因为过去一味强调“学科本位”、“教师中心”,致使教育的人性化严重不足。但是,极端放大人本思想,就矫枉过正了。所以,教育惩戒不能缺失。

一个人的成长是漫长的,在这一过程中,整体上长期地不用一点惩戒的教育是没有的。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对成人对儿童的各种惩罚措施、惩戒办法,是一以贯之的,无论你喜欢与否,接受与否。

社会生活中,欠债不还钱的老赖,就要受到失去诚信的惩罚。乱闯红灯,当然要给以交规处罚。

家庭活动中,贪玩游戏的孩子不学习,家长就得采取强制措施惩戒。对长辈无礼,必须惩戒孩子,习得礼貌待人。

人的成长必然伴随着错误性,这是事实,老师和家长没有必要讳疾忌医。

一线教师,没有必要羞于启齿惩戒这一话题,也不必陷入无休止地争论要不要惩戒的问题,更不能回避惩戒。

教育的本来面目,决定了教育惩戒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手段之一。唯有实施惩戒,教育才是完整的、完善的、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