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飞机的心得体会 课程心得体会(通用9篇)

时间:2023-09-17 21:43:05 作者:梦幻泡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飞机的心得体会篇一

把《走进新课程》这一书看完了,合上书仍觉得意犹未尽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走进新课程》读后感。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读了该书,犹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明灯,尤其是对我这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而言,的确是受益非浅。以下就自己所读的关于教学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一、 教师教学地位的转变

课改中一再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出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成为听众的课堂。要注意做到,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同时,我们还要深深地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合格率与优分率。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在课堂上要主义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但让学生有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而且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地表现自我。要想完成这一次改革,教师的角色和地位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从教授者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点具体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备课上。传统的备课,它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侧重于教师的教。教师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对教材内容的钻研,忽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个体学习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也是以教师的主观行为为准,而不考虑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变化。面对新课程,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备课呢?有一点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那就是如果你是是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我们在反思中醒悟:备课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备课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要备如何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如何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要备如何引发学生个性的绽放。一句话,备课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要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意识上多下功夫,要在如何引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上下功夫。这句话不再是像从前一样被挂在嘴边,而是要切实地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去。

关于授课,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模糊,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关于多样化教学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偏差,虽然有时候在课堂教学中试图利用各种手段去活跃课堂气氛,可是发现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要解决多样化教学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矛盾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揣摩和探索,读后感《《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学生的注意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教师讲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学的话,教师做的也是无用功。对照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觉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评价。二是要在平时要有对课堂纪律的一个严格要求,禁止出现那些讲话、睡觉等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出现。当然在运用教师的强制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跟学生的感性交流,为教学赢得一个相互尊重的的环境与氛围。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不断的得到成功的证明,必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接上来的学习中他们会更有热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易于取得好成绩,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建立。相反,他们总是遇到失败的情况的话,则会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严重的会让他们丧失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 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与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试验活动和实践活动。由此可见,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课程改革,要改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要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要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去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自主学习能力。

三、 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也就是说,评价学生的方式应该多元化,更能反映学生学习全过程。虽然有极个别的学生状态不太理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他们在本质上并不坏,这是大多数老师都承认的事实。那么为什么我们还经常听到老师们报怨我们的学生呢?我想这其中有一个观念的问题,有一个衡量学生的标准问题。我们的老师,大多还是以学习成绩去衡量学生,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有很多老师在这一点上观念依然是陈旧的,依然是抱着唯分数论的观点。应该说,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这是没错的,可是这个学习不仅仅包含文化知识,它更应该包含学习做人。而我们的老师却只是以其中的一点 分数,去要求学生,衡量学生。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学生怎么了?我们不就学习不好吗?你干嘛还老盯着我们的学习呀?我想这很说明问题。如果一位教师真的为学生着想,真的站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角度去想问题,那么,他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更应注重的是学生的做人教育。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不能不是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校长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课改,其实要改的不是课程本身,而是教育者本身,是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陈旧观念,而这最根本的一点,我想就是我们的育人观念,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希望借着这次课改,能真正地转变唯考试论唯升学论的观念,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的本质目的。

因此,在新课程的浪潮中,为了更好地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必须真正地从事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飞机的心得体会篇二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很多土木院校将该课程设置在第五、六学期进行。第五学期主要学习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理论,第六学期重点为混凝土结构设计。一般在第五学期末,在学生完成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理论的学习后,安排一个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让他们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设计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工程设计实践中,以提高他们的结构设计能力,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涉及到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理论,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和按弹性理论方法分析内力的计算理论,以及梁的内力组合、内力包络图、抵抗弯矩图和配筋方法等知识。经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实践后,学生增强了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会了如何将计算配筋、构造钢筋在图纸上的表达,获得了初步的施工图绘图技能,增强了混凝土结构理论教学的效果。

(一)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的要求

一般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都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工业厂房楼盖或民用建筑楼盖(如商场、图书馆书库等),给学生的建筑平面图一般都是内部为混凝土框架,四周为370 mm厚砖墙的内框架结构形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要求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了解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第二,掌握板厚和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第五,掌握板、梁的配筋计算;

第六,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结构的有关构造要求;

第八,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为了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课程设计规定内容,多数高校都通过改变跨度、进身和荷载大小的形式,做到一人一题。

(二)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存在的不足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主要存在3点不足。

1、楼盖依存的结构体系不合理

内框架结构形式是中国20世纪经济困难时期的发明,该结构缓解了人口增长、建筑需求和经济之间的矛盾,但这种结构形式在历年各种地质灾害中,特别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和2009年青海玉树地震,由于整体性较差、刚度变化不均匀、抵抗地震能力较差,该结构形式的建筑物破坏比较严重。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增长,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内框架结构已经鲜见,现行《建筑结构抗震规范》(简称为抗震规范)中也已经删去内框架房屋的内容,说明该结构形式不能满足抗震设防区的要求,内框架结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因此,肋梁楼盖课程设计采用内框架结构的楼盖与现行规范和建筑业的发展明显不符,必须对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调整,选择更符合目前规范和工程实际的结构形式。

2、楼盖的结构布置不当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的楼盖结构,一般都是一个方向布置主梁,另外一个方向布置次梁(包括与柱相连的梁),这种结构布置形成楼盖两个方向的刚度差别较大,结构整体性差,不利于学生建立整体的结构概念,会使他们形成结构设计只要注意一个方向的错误观点。

3、不能满足“强柱弱梁”设计原则

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的主梁设计中,要求按照弹性理论计算,并考虑内力的最不利组合。设计时假定主梁与柱线刚度之比大于4,柱子对主梁的约束作用简化为铰支,主梁简化为多跨连续梁,这个设计的假定和主梁计算简图与实际工程结构的情况明显不符,严重违背了现行抗震规范中要求的“强柱弱梁”设计原则,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结构概念。同时课程设计的主梁设计方法与后续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讲授的框架结构设计方法也不相同,课程前后内容不一致。

以上3点是目前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中与现行规范不相符的原则性硬伤,必须对其进行整体的改革,否则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4、楼盖配筋方式落后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的配筋计算时,要求学生在根据计算钢筋面积选择钢筋时,尽量做到梁上下钢筋直径一致;在绘制配筋图时考虑梁中钢筋的弯起和截断,抵抗弯矩图尽可能贴近内力包络图,以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随着中国混凝土结构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中国的钢产量增长和经济发展,建筑结构设计理念以从“节约用钢”过渡到“合理用钢”。笔者对在设计院和施工现场调研发现,设计院的结构设计已不采用弯起钢筋的配筋形式,且目前新规范也已不考虑弯起钢筋的作用。因此,课程设计中的配筋要求也必须适应形势,做必要的修改。

鉴于以上分析,针对目前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工程并与现行规范相一致,以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一)结构体系的选择

鉴于内框架结构形式已从抗震规范中删去的现实,单向板肋梁楼盖依存的结构体系不能再用内框架结构,而应选择新的结构体系。考虑到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在中国量大面广,是目前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现浇框架结构具有整体性好、平面布置灵活的特点,当结构布置规则、对称时,框架结构纵横向刚度分布均匀,整个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鉴于此,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宜选择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依存的结构体系。学生在混凝土基本结构学习过程中就知道框架结构,学会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和设计方法,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以及将来的工作都大有裨益。

(二)板和次梁的设计

板和次梁的设计,仍然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对于板,选取1 m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仍为多跨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查表计算板的内力;次梁计算单元的宽度取次梁左、右(或上、下)各半个次梁间距,计算简图也为多跨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查表计算次梁承受的弯矩和剪力。在板和次梁内力计算时,要考虑其端部支座(主梁)对板和次梁的转动约束,查表时要按端部为梁的情况考虑。

板和次梁的配筋设计,应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板和次梁的上、下部钢筋。在画板和次梁配筋图时,可按教材规定进行。教材中给出分离式配筋和弯起式两种构造简图,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的主要配筋方式。建议板和次梁的上、下部钢筋不要采用弯起钢筋的配筋形式,以便和今后的工作实践更好地吻合。对板还要考虑板中的构造钢筋,特别是当长短边长度比在2~3之间时,沿长边方向按分布钢筋配筋尚不足以承担该方向弯矩,应适度增大配筋量。

在建筑结构中,因混凝土楼盖的造价占土建造价的20%~30%,在高层建筑中这一比例高达50%~60%。尽量降低楼盖自重,楼板厚度宜小这一观点是正确且必要的。但在确定楼板厚度时还应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以及其余工种配套管线对结构的影响,特别是过小的板厚对在板中常见的预埋电管并不合适。而在课程设计例题中一般按80 mm考虑,建议适当加大。

(三)主梁的设计

主梁计算单元的宽度取主梁左、右(或上、下)各半个主梁间距,计算简图原则上为框架结构,不能将主梁简化为多跨连续梁。主梁的内力计算按照弹性理论进行,当计算简图为框架结构时,主梁的内力设计方法与多跨连续梁就有了本质的不同,建议按照简化计算方法——分层法计算主梁的内力。计算时要考虑主梁的活荷载最不利布置,分别计算恒载、多种活载单独作用下的内力。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画出主梁的弯矩、剪力包络图,作为配筋计算的依据。

在主梁配筋计算时,建议不要考虑主梁上、下部钢筋的联系,不使用弯起钢筋,主梁斜截面抗剪由箍筋承担。根据规范的规定:主梁不再单独配置架立筋,而应沿梁全长顶面布置二根通长筋,跨中受压区上部钢筋还应满足实际计算结果;下部钢筋同样设置通长筋,在靠近支座处视具体计算结果考虑是否伸入支座。这样的配筋方式既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也便于施工。在课程设计中,要求按照主梁的抵抗弯矩图来完成主梁的配筋图。这种配筋形式,主梁的抵抗弯矩图现状为:主梁下部一般为通长筋,其各个截面抵抗的弯矩不变,主梁下部的抵抗弯矩图为矩形;主梁上部钢筋部分通长,部分钢筋根据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在距离柱一定位置处截断,主梁上部的抵抗弯矩图现状为阶梯形。

(四)材料的选用

一般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都是选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0,箍筋选用hrb235级的热轧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选用hrb335级热轧钢筋。这与现行规范和建筑业的发展明显不符,建议选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不低于hrb400级的热轧钢筋,也可采用hrb335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不低于hrb335级的热轧钢筋。

另外,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过程中,各高校都要求学生手算并手绘施工图,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绘图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学生能真正掌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设计理论和构造要求。对学生课程设计完成后的情况的调查表明,经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了解了结构布置的基本概念,对受弯构件的弯、剪计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构造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结构设计软件是设计院设计工作的主要工具,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教学期间,宜抽出一些时间,向学生讲解国内设计院应用较多的绘图软件(如探索者等)的应用,对非土建专业的学生还可介绍pkpm软件等的应用。学生在手算的同时,不仅学会了利用软件进行设计工作,理解了软件中各类参数的物理意义,而且还能和大一下学期开设的计算机绘图课程更好地衔接起来。

飞机的心得体会篇三

人生中会经历许多第一次,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第一次坐飞机。

那是我和奶奶去北京的第一天。听说要乘飞机,我兴奋的连午觉都没睡。下午三点,我们乘坐舒适的大巴来到了南通飞机场。看到宽广的机场,热闹的候机室,我觉得新鲜好奇,东张西望,瞧个不停,嘴里不停地问东问西。来到安检台,我们把所有的液体放进一个小框,再用户口本对照飞机票上的名字。这时,我发现粗心的旅行社阿姨把“许”打成了“徐”,我赶忙把票交给旅行社的叔叔让他解决,叔叔着急的跑到东跑到西。我想:“姓不一样了,会不会不让我乘飞机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眼前一片灰暗,刚刚那股兴奋劲儿全没了,心里唉叹:“这次坐不上飞机那多遗憾呀!”但万幸,经过5分钟以后,叔叔终于把机票改好了,我如释重负,连奔带跳地拉着奶奶通过检查,乐呵呵的登机了。

一进入机舱,哇,真漂亮,朱红色的椅子,灰白色的桌子,整齐的窗户……就像一个超长的大客车。我和奶奶对号入座。飞机启动了,起先飞机颠簸了一下,渐渐的越来越快,啊,快起飞了!我的头好晕,奶奶说:“这是气流关系,一会儿就好。”果然,过了两三分钟后,我那种难受的感觉就消失了。接着,飞机加速,最后像火箭一般冲上天去,我的心也一下子被提起来,冲到喉咙口,真刺激。在起飞的时间里,飞机升升降降,下降时,我的心像离开了胸口,酸极了。很快,这个银色的“庞然大物”穿过了云层,平稳地飞行着。

这时,广播里传来了空中小姐亲切的声音:“现在我们已经升到了9600米的高空……”,哇塞,9600米的高空,我已经飞在天上了。正当我听得入迷的时候,空姐送来了午餐。我打开盒子一看,原来是香喷喷的鸡肉,我高兴极了,美美的享受着这高级的待遇。饭后饮料随之而来,把我撑得饱饱的。我透过飞机舷窗往下看,壮丽的景象呈现在眼前。一朵朵白云尽收眼底。白白的、轻轻的、软软的,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老虎,有的像飘逸的云雾,真是千奇百怪,形态各异。透过白云的间隙,望望地面上的情景,一块块绿色的田地,像一个个小方块,一幢幢楼房,像一只只“小蚂蚁”,一条条河流像一根根细线,突然,一大片绿色呈现在眼前,原来这是黄海,而人更是小得看不见……这时我才知道人是多么渺小。

坐在飞机上,看看成片洁白无瑕的白云,从窗前飘过,那景象真美,能让人感到非常清静,没有一点杂念,就像是天堂一样纯洁,全是一片没有污点的白,它白得那么亮丽,那么清新,我沉浸在无尽的遐想中……如果人类再不珍惜这种美,就永远也看不见这样的白云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的南粤机场。我们下了飞机,恋恋不忘的离开了机场。这次的飞行经历让我增长了知识,懂得了不少道理。

飞机的心得体会篇四

我们的大连之旅结束了,我们一家准备坐飞机回家。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不由得又紧张又好奇,很期待这次飞行体验。

我们早早来到了大连周水子机场。机场很大,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爸爸为了让我了解坐飞机的全过程,特意带我办理全部登机手续。我们先来到值机柜台,托运大件行李,领取登机牌,然后排队通过安检通道,进到机场候机区。这期间还发生了个“小插曲”,我们行李里的充电宝在托运的时候被安检人员发现,要求我们取出来后,重新安检;我们随身携带的矿泉水,也被安检人员按照规定扣留下来,机场的安检真严啊!

在候机区,隔着玻璃,我看到机场里很繁忙,每隔几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轰鸣着起飞或者降落。地面上安全车、行李车、加油车、摆渡车在机场里穿梭来往,还有机械师、搬运工也在忙碌地各司其职。在候机楼的几个登机桥旁,停着几架飞机,飞机的尾翼上画着各种标志,爸爸告诉我,画着凤凰的是国航,画着木棉花的是南航,等等。在我的脑海里,飞机应该是个很大的家伙,但是在我眼前的飞机似乎没有多大,我迫不及待地要上去看看。

终于,我们开始登机了,通过登机桥,我走进了飞机的机舱,漂亮的乘务员阿姨有礼貌地向我们打招呼。机舱里还是很宽敞的,也很先进,有舒适的座椅,卫生间、厨房,还有电视。为了让我能看到窗外的风景,爸爸早就在购票时选择了靠窗的位置。我们坐好后,爸爸帮我扣好安全带。不一会儿,飞机开始缓慢地滑行,感觉就像在坐公共汽车,在跑道的尽头,飞机调了个头停了下来。我正伸长脖子想看看发生了什么,忽然,只听发动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飞机开始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加速狂奔起来,还有些颠簸。我被紧紧压在座位上,动弹不得,我的心也不由得悬到嗓子眼了,紧紧握住座位的扶手。飞机继续加速,突然,感觉机头一昂,身体好像要坠落了一样。我看了一眼窗外,我们的飞机已经离开地面,向空中飞去。随着飞机上升,我的耳朵开始难受起来,好像耳朵里充满了空气,连发动机的巨响也听不到了,我知道这是大气压在作怪,但是却无可奈何。这时爸爸递给我一个口香糖,打手势让我塞到嘴里嚼起来,果然很快我的耳朵恢复了听觉。这时我们的飞机已经开始平稳飞行了,我发现我的手心里都是汗。起飞的过程真的是惊心动魄啊。再看看窗外,我们已经飞到了云层上面,窗外是朵朵白云。一会儿,乘务员开始给我们发饮料和零食。我吃着零食津津有味地看着飞机上的电视节目。

没多久,只听乘务员广播,飞机快要降落了。飞机的速度真是惊人啊,我们去大连的时候,坐了11个小时的火车外加7个小时的船,飞机只要1个多小时就到了,真是方便又快捷。透过窗户看外面,已经能看到外面公路上的灯光了。飞机的高度继续下降,很快就要降落在跑道上了。只听“咣当”一声,飞机终于稳稳地降落在观音机场的跑道上了。

飞机继续缓慢滑行,靠到登机桥上。我们解开安全带,排队走下飞机。我的第一次飞行之旅结束了!

飞机的心得体会篇五

为期三周的课程设计终于结束了,这是第一次实践课程设计,需要接触机床加工零件,说实话,机床操作大家都不会,我想没一个人会吧,只是大二精工实习的`时候稍微学了一点点,现在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全考研究生学长帮我们操作机床,铣床加工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慢很多很多,大概每组的零件加工都差不多要20个小时。

第一周吧,接到任务都不知道干什么,我们组做的是减速箱盖,当时老师没给我们介绍清楚那个可以自动编程的软件mastercam,还以为是和proe的建模软件,不过网上关于mastercam的资料不是很多,和proe,ug是没得比的,不过感觉很奇怪,这么好的软件用的人这么少,而且这软件之前从没听说过,教程貌似也不多不知道它还有数控自动编程的功能,这个软件真的很强大,绝对很强大。导致第一周大家都不知道干什么,以为要自己手动编程,差不多都放弃了,有个同学叫他朋友帮忙用其它软件编出了程序,不知道他朋友用的是什么软件!第二周的时候才开始学mastercam,网上好不容易找到了个x3版本的,带汉化和破解,刚开始的时候是下了最新版本的x4而且刚升级到mu1,不过下好了按安装说明一步步操作下来,也没出现过什么异常,可是就是打不开,说什么sim找不到,装装卸卸了好几次,终于火了,下了个x3版本的装了,结果一次通过,真是汗颜!之后就马上去图书馆借了相关的教程书,其实关于mastercam的书真的很少,找了好久才找到。跑回寝室打开软件,翻开书开始熟悉操作界面,操作界面看起来很复杂,全是按钮,看着头疼。mastercam和其他建模软件一样也可以自己画2d和3d图形,不过我没时间从头开始学,直接跳到数控加工编程!第一次不知道直接就把prt文件导进去,想要选择面加工的时候,不像书上那样可以一个一个面选择,我一选就是所有的面都选上了,这样搞来搞去搞了好长时间,软件卸载又安装了好多次,结果还是一样,一气之下就不想学了!后来向同学抱怨的时候,他告诉我要先用proe保存副本为igs格式文件,不然直接导进去无法使用的,这最重要的一步老师忘了没和我们说,害我浪费了两天时间真是汗呀!

mastercam用得多了自然就会知道了!不得不赞叹这软件的强大,不过加工时还是得和实际结合起来,毕竟mastercam只是理论上的模拟仿真,实际给的毛坯不可能和程序里设置的一模一样,所以编程的时候也要结合实际,比如刀具是不是够长,被夹具夹的地方是否能加工得到,对刀时的误差等等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中间解决了很多问题,终于可以等着加工了,用的是塑料圆柱,加工起来没有金属那么光滑,那加工速度是慢的嘞,跟车床是没得比的,看守机床了好长时间,终于看到了最终零件,没有模拟仿真中的那样好看,不过也还不错的了!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三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了许多。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短短三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

最后感谢组员们的大力配合,没有你们这也是不可能完成的,毕竟人多主意也多,想法也多,选择也就更多,还有老师和学长的指导,帮助我们这次课程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

这次的课程设计主要学会理论与实际不可分开,入门了非常强大的

mastercam软件,谢谢老师和学长的指导,指导我们完成这次的cadcam的课程设计!

飞机的心得体会篇六

今年暑假,父母带我去上海旅游。爸爸担心暑假机票短缺,所以提前买了机票。但是,航班是十天以后的,所以就我而言,我只是在等我旅行的那一天早点来。但是等待的时间很长,让我坐立不安。每天拿着爸爸买的票在手上看了一遍又一遍。mu5394,a320,从航班号到机型,机票上的任何数字和文字我都没有放过。是的,这张看似很小的机票承载了我多年的梦想。

在漫长的等待中,我终于迎来了享受飞行梦的那一天。

7月21日星期六。吃完早饭,我们早早的自己开车去了郑州新郑机场。经过严格的安检后,我们排队依次来到候车厅。透过玻璃窗看着停在停机坪上的大型飞机,我激动得一直问妈妈我们要坐哪架飞机。半个小时后,扩音器里传来空姐甜美的声音。由于机场交通拥挤,我们的航班延误了,我花了一个小时才到达郑州机场。我很失望。我妈说耐心很难。虽然我很失望,但我无能为力。

到了12: 30,我们的飞机终于缓缓降落在停机坪上。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很久面前的大飞机,但在父亲的催促下,我踏上了舷梯。没想到机舱这么宽,干净明亮,漂亮的空姐总是面带微笑,真的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按照机票的座位安排,我掉了座位,好奇的眼睛不停的四处张望。

飞机启动时,我只听到“嘣,嘣”的声音,仿佛有一只大手捂住了我的耳朵,很难受。我问爸爸怎么回事。爸爸说:“没事,这很正常。”听了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这时,空姐和蔼地说:“乘客们,飞机就要起飞了,请再检查一下你们的安全带是否系好了……”经过一段助跑,突然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飞机高高地飞向蓝天。

飞机起飞了。从你旁边的一个小窗往下看,原来的高楼大厦变成了小积木,路上的汽车变成了小蚂蚁,整齐的田地形成了大“田”,美不胜收。这时空姐推着小推车来找我们,各种饮料自由选择。我要了一杯纯净水,比我平时喝的水甜多了,还隐约闻到了香味。这是从来没见过的,可能是我第一次在飞机上喝吧。

终于到了上海。虽然飞机陪我在空中飞了一个多小时,我还是觉得舍不得飞机。是的,我可以实现我像鸟一样飞翔的梦想。

不久,飞机着陆了。我们走出机场,向出口走去。

飞机的心得体会篇七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在我们平常的习作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叙事:要说明一定得道理。记人:要说明这个人的性格、品质,而人又离不开事,他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给读者留下什么印象。写景、状物:要抒发自己的某种思想情感。文章不讲究长、短,但要具体,内容实在。

写文章一定要有真实的感受,要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有了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事真才能情真,情真才能辞切,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因此,要想写出有质量的作文,就要求我们选择那些真实感受的内容来写,写出自己的真情感受,决不可生编硬造。

文章只有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才能更有力地表现中心。例如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我的课余生活》就要求:文章要有详有略,跟中心思想有关的内容要写得详细些,跟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可以写得简略些。

当然首先要学生乐写。如:习作训练是记一项自己喜爱的活动,反映自己课余生活的习作。丰富多彩的课间大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大家有话可说, 写得顺手, 把自己活动的过程具体叙述 , 学生将自已活动中的感受巧妙地融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之中, 使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生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萌发“我要写”的想法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和追求的目标。

其次要学生乐改。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怎样修改作文呢?看全文,看内容是否具体实在,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语言是否通顺,想象是否合理。看词句。修改文章不仅修改一句话,一段话,还要注意不多字、不丢字,不写错别字,乃至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妥当,也要认真检查修改。修改可以是自改,也可以是互改互批,把批改权还给学生,学生很有新鲜感,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格外认真投入,这样进一步训练了自改作文的能力。

飞机的心得体会篇八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最近的网上学习,更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这次的微课设计学习,就是对我的一次“头脑风暴”。它能更好的让我们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1. 微课是一种浓缩型课程,时间简短,知识点明确,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学习体验。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课后复习,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难点或者技能,并且可以反复学习,针对性强,灵活性强,学习时间充足,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 因为微课时间十分简短,在10分钟以内,并且主题明确,只有一个,可以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不易分神。

3. 互联网发展是大趋势,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快速崛起,网上学习、手机学习或许会成为日后的主流学习方式,而微课正是适应了这种改革趋势,走在发展前沿。

4. 微课程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学生们可以自定学习计划,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安排学习内容,自己搜索,自主检测,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5. 微课时间的简短催促和鼓励教学者在设计和呈现微课时学会简洁。

总之:通过最近的不断学习,自己的收获非常丰富,再接下去的学习中一定会再接再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成绩。

飞机的心得体会篇九

把《走进新课程》这一书看完了,合上书仍觉得意犹未尽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走进新课程》读后感。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读了该书,犹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明灯,尤其是对我这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而言,的确是受益非浅。以下就自己所读的关于教学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一、 教师教学地位的转变

课改中一再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出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成为听众的课堂。要注意做到,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同时,我们还要深深地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合格率与优分率。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在课堂上要主义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但让学生有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而且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地表现自我。要想完成这一次改革,教师的角色和地位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从教授者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点具体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备课上。传统的备课,它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侧重于教师的教。教师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对教材内容的钻研,忽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个体学习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也是以教师的主观行为为准,而不考虑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变化。面对新课程,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备课呢?有一点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那就是如果你是是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我们在反思中醒悟:备课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备课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要备如何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如何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要备如何引发学生个性的绽放。一句话,备课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要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意识上多下功夫,要在如何引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上下功夫。这句话不再是像从前一样被挂在嘴边,而是要切实地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去。

关于授课,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模糊,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关于多样化教学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偏差,虽然有时候在课堂教学中试图利用各种手段去活跃课堂气氛,可是发现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要解决多样化教学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矛盾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揣摩和探索,读后感《《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学生的注意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教师讲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学的话,教师做的也是无用功。对照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觉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评价。二是要在平时要有对课堂纪律的一个严格要求,禁止出现那些讲话、睡觉等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出现。当然在运用教师的强制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跟学生的感性交流,为教学赢得一个相互尊重的的环境与氛围。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不断的得到成功的证明,必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接上来的学习中他们会更有热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易于取得好成绩,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建立。相反,他们总是遇到失败的情况的话,则会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严重的会让他们丧失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 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与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试验活动和实践活动。由此可见,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课程改革,要改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要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要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去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自主学习能力。

三、 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也就是说,评价学生的方式应该多元化,更能反映学生学习全过程。虽然有极个别的学生状态不太理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他们在本质上并不坏,这是大多数老师都承认的事实。那么为什么我们还经常听到老师们报怨我们的学生呢?我想这其中有一个观念的问题,有一个衡量学生的标准问题。我们的老师,大多还是以学习成绩去衡量学生,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有很多老师在这一点上观念依然是陈旧的,依然是抱着唯分数论的观点。应该说,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这是没错的,可是这个学习不仅仅包含文化知识,它更应该包含学习做人。而我们的老师却只是以其中的一点 分数,去要求学生,衡量学生。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学生怎么了?我们不就学习不好吗?你干嘛还老盯着我们的学习呀?我想这很说明问题。如果一位教师真的为学生着想,真的站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角度去想问题,那么,他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更应注重的是学生的做人教育。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不能不是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校长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课改,其实要改的不是课程本身,而是教育者本身,是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陈旧观念,而这最根本的一点,我想就是我们的育人观念,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希望借着这次课改,能真正地转变唯考试论唯升学论的观念,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的本质目的。

因此,在新课程的浪潮中,为了更好地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必须真正地从事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